最近,媒体关于“查血钙是最‘坑爹’的体检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基本没有意义,只是一种盈利手段”的报道,让给孩子做过检测的家长直呼“上当”,让打算给孩子做检测的家长止步。微量元素检测到底靠不靠谱?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不能作为常规检测也不能一竿子打死
一位妈妈带着3个月大的宝宝到北京某医疗机构注射卡介苗,医生推荐让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这位妈妈告诉记者,医生给出的理由是“很多孩子都查,查一查更放心”。
“孩子吃得好、睡得香、生长发育正常,就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王丹华教授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长颜崇淮教授也认为,不能把微量元素检测当成一项“全民体检”,只有当临床上有医学指征,医生怀疑患儿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才建议做相关检测,为临床诊断作参考。
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铜、铁、锌等14种人体必须的元素,以及铅、汞、砷、铬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目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钙、锌、铜、镁、铁(其中钙与镁是宏量元素,即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王丹华说,临床上,如果患儿是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患有慢性疾病、腹泻、吃奶差、偏食导致营养不良或生长落后等,必要时会建议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但检测并不是金标准,就像其他化验结果一样,只可作为参考,不能单凭它断定孩子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要结合临床症状作出综合评价。”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对“微量元素检测都不靠谱”的说法不认同,认为这就如同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一样。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戴耀华教授介绍,临床中缺锌的孩子比较常见,但补锌过量也有副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检测锌含量及时了解锌的补充情况。
就拿争议最大的查血钙来说,“只要方法科学,也有参考价值。”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营养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玉教授说,如果血钙偏低,说明人体内钙水平严重缺失,儿童可能患手足搐搦症,甚至可能导致出现器质性病变,从这个角度讲,及时检测血钙水平有一定的营养学意义。
没有“金刚钻”不能揽“瓷器活”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应属医疗行为,并要有科学的检测设备、方法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只有部分科研机构、国家级及部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大型医疗机构有微量元素检测的能力。”颜崇淮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微量元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机构把检测变成了跟保健品销售等挂钩的商业行为,使许多家长陷入迷局。央视日前还曝光了涉嫌生产销售假微量元素检测仪器的公司,“该公司销售人员自曝,生产销售的‘微量元素检测仪器’,可以人为控制检测结果”。
记者了解到,微量元素检测对仪器、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不是什么医疗机构都可以做的,非正规医疗机构更不用说。
“市场上一些低端的仪器不仅结果不一定准确,参考价值非常小,甚至可能误导。”颜崇淮说,在正规医疗机构,微量元素检测推荐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此外还有近年普及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他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价值约50多万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约 150万元。
颜崇淮介绍,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医院每年都会购买质量控制样本,每检测几个标本后,就用质控样本“考核”机器一次。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还会不定期送盲样检测,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具体操作的技术人员需具有检验医学或分析化学背景,并要经过至少 2个月的微量元素检测原理及操作过程的专门培训。
微量元素检测对实验室环境和使用耗材的要求也很严格。戴耀华说,以血铅检测为例,实验室环境要求清洁,无扬尘,采用脱排油烟机使空气保持流通,减少铅污染机会。操作时需带无滑石粉的乳胶手套,一方面保障技术员的安全,预防意外污染,同时减少样本的污染机会。所有消耗性用具绝不可重复使用,同时选取无铅的高硼硅材料毛细玻璃管和无铅酒精等,保证所用消耗用品无铅污染。
诱导滥补埋隐患营养监测应跟上
颜崇淮表示,如果儿童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食物补充是首选。只有情况特别严重,且食物无法补充时,才靠药物或保健品来补充。但糟糕的是,一些机构直接根据并不准确、参考价值很小的化验,就开出补钙、补锌、驱铅之类的药品和保健品处方。
“不该检查的孩子接受了检查、检查的结果不准确等,都可能给孩子和家长造成负面影响。”王丹华说,以补锌为例,不必要或过量补充会造成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甚至肝脏损害等。同时,长期给孩子服用微量元素补充剂,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相互“打架”的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
王玉则认为,需尽快通过营养立法,将对居民营养知识的教育普及,以及营养监测和营养改善作为常规工作,就能及时发现儿童的营养问题并及时纠正,减少家长的盲从性,不让那些单纯以赢利为目的的检测有机可乘。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