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记录的定义:用于记录每一批次药品生产、质量检验和放行审核等信息,可追溯所有与药品生产、包装和检验、放行相关的历史信息,尤其当生产、包装或检验过程出现异常时。
批记录包含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批放行记录。
起草
最新GMP指南(2023版)对空白批生产记录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
1.对空白批生产记录的封面页和每页的要求。
a.封面页
应包含信息:产品代码,产品名称,规格,批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文件编号,版本号,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名及日期。
b.每页
应包含信息:产品代码,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文件编号,版本号,页码。
2.批生产记录每页内容起草的文件依据
a.现行版工艺规程
批生产记录需严格依据经批准的现行版工艺规程起草,确保与该文件中的生产步骤、工艺参数、设备要求等一致。
b.现行版岗位操作规程(SOP)
针对工序中的具体操作(如设备使用、清洁),应参考岗位SOP,确保记录与岗位SOP要求一致。
c.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质量标准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批号及相关信息,应在批记录中体现。
d.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
中间控制指标(如pH值、水分)和成品放行标准,依据企业内控和药典要求制定。
e.变更控制记录
若工艺或设备发生变更,批生产记录需同步更新。
f.GMP法规文件
记录格式、数据完整性(如审计追踪、双人复核),需符合GMP规范要求。
g.企业文件管理规程
文件编码规则、版本控制等,需遵循内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
发放与使用
1.每批产品生产前,仅允许发放一份原版空白批记录的复印件。
2.发放和领取,应依据书面操作规程执行,明确权限、流程及存档要求。
3.发放时,应记录接收部门、接收人、发放时间及复印件唯一性标识(如批号)。
4.发放记录应存档备查,确保全流程可追溯。
5.若采用电子化系统发放记录,应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如审计追踪、权限设置等)
6.生产过程中,仅允许使用当前批次的记录复印件,避免混淆、误用。
审核
1.原空白版批生产记录,需经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共同参与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2.生产部审核内容
a.完整性
确认记录包含产品名称、批号、规格、生产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且所有生产工序的起止时间、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均应齐全;
核实原辅料批号、称量数据,无遗漏或差错。
b.规范性
检查记录填写是否规范(如字迹清晰、无涂改),修改处需修改人本人签名并注明日期,并确保原始数据可辨认;
确保记录页码连续,防止缺页或顺序混乱。
c.数据准确性
核对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与工艺规程是否一致,与设备运行记录是否一致;
核实物料平衡计算结果,如有异常需说明原因。
3.质量部审核内容
a.合规性检查
确认记录内容与现行版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是否一致;
确认关键操作步骤和检验数据符合要求;
确认电子记录的审计追踪是否正常,修改痕迹应可追溯(如修改人、时间戳)。
b.偏差与异常
检查偏差记录是否完整,包括调查结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相关负责人的签名等;
核实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环境异常)的处理流程是否符合要求。
c.检验与放行的关联审查
确认中间产品与成品的检测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异常;
确认放行文件与批记录的关联性,确保放行结论有充分依据。
保存
1.有明确有效期药品的批记录,应保存至有效期后1年。
2.未明确有效期的药品的批记录,应至少保存3年。
3.作废的旧版批记录,单独存档,标注“作废”,保存期限与现行批记录一致。
修订
1.当工艺规程、生产条件、标准操作规程(SOP)发生变更时,应立即修订。
2.批记录的修订,应当遵循与原空白记录相同的管理流程,包括生产部门人员起草、质量部门人员审核、生产和质量负责人共同审核、批准。
3.若修订涉及已归档的批记录(包括辅助记录),应以备注或附录的形式,作补充说明,而不应直接涂改原内容。
4.修订后的批记录经批准后,应立即用于下一批次生产。
GMP设备与工艺验证
邵丽竹
何发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