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市场重拾活力,上半年增速创新高
2018年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吸入途径的占比在六成左右,注射与内服均占超过10%,外用不到1%。近几年,国内药企在吸入剂领域硕果累累,多个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大品种的高端仿制药陆续上市,扩大了医生的选择范围,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不断推高吸入途径相关产品的销售规模及占比。同时,注射及内服重磅品种被纳入集采引发降价,销售规模及占比开始呈现下滑态势。
四批次国采已纳入6个品种,下一个目标是它?
孟鲁司特是最早纳入国采的品种,第一批纳入了片剂,第三批纳入颗粒和咀嚼片,仅在第一批扩围阶段默沙东中标,其余均由国内药企中标,按新分类获批视同过评。
第四批国采开始纳入吸入剂,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四家中标企业均为国内药企,按新分类获批视同过评;第五批国采纳入的吸入剂更多,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3个品种共7家国内药企中标,按新分类获批视同过评。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TOP10品种已有五个被纳入了国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替卡松暂无国内仿制获批,噻托溴铵和复方甲氧那明暂无产品过评,而超10亿品种特布他林有望成为第七批国采的新目标。
特布他林是β2-受体兴奋剂,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很小,无中枢性作用,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其他伴有支气管痉挛的肺部疾病。2018-2019年,该品种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保持在19亿元水平,从用药途径来看,吸入占比在2021上半年已涨至七成以上,而目前也有3家国内药企按新分类获批视同过评,已满足集采的门槛。
原研药企阿斯利康目前的市场份额高居不下,在国内仿制药的冲击下,2021上半年的市场份额依然有97.79%,若该品种被纳入国采,市场有望迎来新一波的洗牌。
此外,截至目前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过评且未被纳入国采的产品中,氨茶碱注射液已有两家国内药企过评。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氨茶碱为TOP18品种,销售额破1亿元,该品种注射剂占比高达七成。
市场大变样!国内龙头崛起,正大天晴战胜默沙东
2018年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TOP10品牌8个为进口,其中阿斯利康抢占了3个高位,勃林格殷格翰和默沙东均有两个席位,葛兰素史克占1个,这8个进口品牌合计市场份额接近六成。
国产品牌中仅两个注射剂上榜,瑞阳制药的注射用多索茶碱2018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达7亿元,成都华宇制药的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也卖出了6亿元。
阿斯利康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以及葛兰素史克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目前均无国内仿制药获批,在独占市场的态势下,市场份额略有上涨。
默沙东在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市场最大的品种就是孟鲁司特,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剂型包括了普通片、颗粒、咀嚼片。然而第一批、第三批国采均纳入了相关产品,默沙东仅在第一批扩围阶段中标,经历多批国采的叠加冲击,2020年默沙东的孟鲁司特暴跌64%,2021上半年跌幅也在40%,毫无悬念,TOP10品牌已无其踪影。
在默沙东“黯然离场”之下,国内新龙头崛起了。2021上半年TOP10品牌3个为国产,其中正大天晴占了两个席位,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已中标国采,预计落地实施后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上涨;噻托溴铵也是个超10亿品种,2019年起正大天晴击败勃林格殷格翰成为该品种的领军企业,但双方实力较为接近,2021上半年市场份额的差距仅为3%左右。
TOP3企业依然由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以及葛兰素史克占领,2018年合计市场份额为57.83%,而2021上半年合计市场份额升至59.98%,这三座大山依然是国内药企奋斗的目标。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在2020年首次超越默沙东,成为TOP4企业,同时也成为了国内新的龙头,2021上半年市场份额上涨至7.35%,与葛兰素史克的差距拉近至1.72%。
目前正大天晴药业已获批上市的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除了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噻托溴铵粉雾剂还有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此外,还有4个在研新品正加速上市进程。
今年11月,上海洛启生物医药提交了生物药1类新药重组抗IL-4Rα单域抗体雾化液(毕赤酵母)的临床申请,该新药是首款吸入式纳米抗体哮喘治疗药物。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还有1个生物药1类新药、3个改良型新药获批临床,主要适应症为哮喘和性阻塞性肺病。随着国内药企在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领域持续耕耘,加上国家层面的政策红利,被进口品牌霸屏的时代终将结束,未来,患者将有更多高质量的国产药品可选可用,我国药品市场也将向更高的发展方向前进。
2024-09-23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