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物制品制药领域迅猛发展,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制品单批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以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为例,其上游的细胞悬浮均质培养体积已经达到 20 kL,生产线中的抗体收获罐体积可达 25 kL,下游纯化线罐体也可达 17 kL 左右。另一方面,生物制品制药的生产,按 GMP 要求,生产过程中的暴露性操作至少应在 D级洁净环境下进行 [1],所以要完成 20 kL 培养规模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必须要有一个体积相对巨大的洁净房间。
基于以上特点,在大规模生物制品 GMP 生产厂房的工程化设计时,设计者需要在厂房环境、生产耗能、操作便利等方面综合考虑,探求一个既能满足厂房洁净度、保证操作便利性,又能降低能耗的方案。
Part.01
灰白分区理念
Part.02
2.1
灰白分区工程化实施模型及要点
图2 非穿层灰白分区模型
图 3 穿层灰白分区模型
2.2
灰白分区工程实施与传统白区工程
实施的特点对比探讨
表 1 灰白分区工程实施与传统白区工程实施的假设需求条件
图 5 传统白区工程实施模型
注 :1. 冬夏季室外气象参数采用山东 - 临沂,
2. 空调系统形式—夏季采用净化区常见的一次表冷再热,冬季采用加热加湿。
表 3 传统白区模型与灰白分区模型消防排烟量计算
Part.03
结语
随着生物制品生产规模扩大,生物反应器体积及配套制造平台设备产能和体积也在扩大,对其生产线的 GMP 厂房设计影响也越为明显。本文围绕大体积生物制剂厂房的灰白分区设计模型的工程化实施做出了介绍,对比了灰白分区工程化实施与传统白区的工程化实施的特点,灰白分区工程化实施模型的洁净区体积减少,工业化生产更加节能,辅助工程管道可布置于非洁净区,更加便于维护。
另一方面,本文对灰白分区工程实施方案的介绍与探讨,能够为后续生物制品生产厂房的工业化设计提供一条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 高天兵,郑强 . 药品 GMP 指南 无菌制剂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3.
[2] 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撰稿人 | 韩旭,李蕾,唐建川, 刘悦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邵丽竹
何发
2025-01-23
2025-01-17
2025-02-12
2025-02-27
2025-01-22
2025-01-20
2025-02-0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揭示其对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积极影响。数字化转型理论为医药供应链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协同、预测与决策支持、智能物流等方面。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强化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还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运营成本。本文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药供应链将更趋向于智能化和个性化,企业需持续跟进技术进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韦颖、厉欢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