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10年来,研制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几经磨难,但很多制药企业仍不屈不挠,作为全球为数不多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研发创新型中药的企业,GSK对于中药的研发并没有拘泥于传统方式。欧洲制药团体正在加快发动药物研发的引擎,采用众包、开放式创新模式,推动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该团体包括了拜耳、杨森等7大制药巨头。近年来,全新药物研发日趋艰难,导致创新药物研究逐渐转向新型药物制剂的开发,而新型辅料为新型药物制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美国研究开发出新型抗疟药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抗疟疾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其效果强于临床抗疟药,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这种新药名为ELQ-300,能以疟原虫的线粒体为标靶发挥作用,杀死处于所有阶段的寄生虫。疟原虫体内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制造DNA所需的构建模块,而新药能阻断这一过程。研究人员还发现,新药治疗实验鼠的效果强于临床抗疟药阿托伐醌。仅需阿托伐醌剂量的十分之一,新药便可保护实验鼠免受蚊虫传播的疟原虫感染。此外,研究发现很难筛选出对新药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这意味着新药如果用于人类,可以在临床上应用较长时间。
新加坡科学家研发出有助于推动癌症研究的新方法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科学家研发能分析细胞组合的新方法,有望推动癌症和人体健康研究。新分析法无需采用大量细胞,只需1000~100000个细胞,比采集100万~1000万个细胞的传统做法要简单便捷许多,这对研究罕见细胞组合如生殖细胞,以及进行临床组织样本检查尤为重要。临床组织样本检查主要是用作进行癌症研究、诊断和预防工作。这项研究结果,已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育》(DevelopmentalCell)。
阿尔茨海默症药研盯上创新中药
数10年来,研制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几经磨难,很多制药企业不屈不挠,不过随着近来世界药物制造巨头们旗下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接连折戟,或许现在已是制药公司需要更换思路的时候了。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这类疾病的药物,要具备增加脑神经细胞的营养、阻断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和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的功能。”而对于这类治疗的多靶点需求,创新型中药无疑是比较优先的选择。作为全球为数不多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研发创新型中药的企业,GSK对于中药的研发并没有拘泥于传统方式。
在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方面已有过类似的成功经验。来自德国的银杏提取物便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该产品3年前上市,目前全球销售额已超4亿英镑,它大概占了全球银杏类药物销售的75%。
本土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创新型中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北京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曙宾博士透露,在该公司数十个新药研究项目中,有3个项目组正在进行抗对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研发。“主要从传统中药中寻找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部分小复方中药已完成药学研究,等待进入临床试验。”
王曙宾表示:“以岭药业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研发,主要着眼于三个层次:既有吴以岭院士络病理论指导下的复方中药开发,也有单味中药中提取有效组分药物,同时又有针对中药单体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研究。”
而对于复方中药,除按现有的公认模型进行评价外,如何针对中医药理论对阿尔茨海默症病因机理的认识,去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评价,使之更符合中医理论,是目前此类药物研发比较棘手的问题。
欧洲7大制药公司联合学术机构共同进行药物研发
欧洲制药团体正在加快发动药物研发的引擎,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推动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该团体包括了阿斯利康、拜耳、丹麦灵北、杨森、默沙东、赛诺菲及优时比等7大制药巨头。
7家合作伙伴计划献出至少30万个化合物,研究机构及其它合作方也计划开发大约20多万个化合物,目的是对该团体中的参与者共同分享药物研发成果,研发战略,这与以往制药集团传统的、秘密进行的药物研发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制药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因为他们的化合物数据库通常被秘密保存,”荷兰非营利组织TI制药公司科学主管Ton Rijnders说。“他们这样种方式与以往自己建立化合物数据库相比成本更低,而且参与该团体的学术机构把他们的创新理念也输送了进来。”
由欧盟10亿欧元支持的创新药物计划(IMI)也对这个新的药物研发团体进行了支持,引入了大型制药公司参与到这个行列。这次1.96亿欧元的药物研发活动,8000万欧元来自欧洲委员会第七框架研究计划,剩余预算由制药企业、大学及其它合作方完成。TI制药对该药物研发活动正在进行组织协调。
以新型药用辅料研发推动新剂型发展
近年来,全新药物研发日趋艰难,导致创新药物研究逐渐转向新型药物制剂的开发,而新型辅料为新型药物制剂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统计,全球药用辅料市场年增长率达10%以上,而新型药用辅料的年增长率在20%以上。业内人士指出,必须改变重原料药轻制剂、轻辅料的倾向,以新型辅料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新剂型的发展,加快推动国内辅料行业与国际接轨。
目前,药物制剂正向高效、速效、长效和服用剂量小、毒副作用小的方向发展,药物剂型正向定时、定位、定量给药系统转化,而新型药用辅料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欧阳竞峰认为,新型药用辅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优良的缓释与控释材料、优良的肠溶与胃溶材料、靶向制剂材料、无毒高效药物载体、无毒高效透皮促进剂与适合各种药物剂型的复合材料。欧美是全球药用辅料的研发中心,特别在近十年中,欧美发达国家开发了300多种新型药用辅料。
国外十分重视辅料的科研开发工作,药用辅料的发展和新型药物制剂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药物新剂型、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传统辅料的质量不断提高,一批新型的药用辅料或新的规格相继面市。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正龙介绍说,目前,国际上新型药用辅料的研发和应用围绕着新型药物制剂展开,如:缓释、控释、速释等所需要的功能性辅料以及低毒、稳定的注射用辅料,总体趋势是向功能性更强、杂质残留更少、稳定性更好方面发展,如复合辅料等。
我国药用辅料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近十几年来,行业规模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很多相对成熟的辅料品种已在国内批量生产,如微晶纤维素、梭(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海藻酸钠等。尹正龙指出,我国药用辅料开发的重点是:脂质体、透皮给药等新剂型、新系统及新制剂所需的优良新辅料;胃溶、肠溶、阻湿等包衣材料;优良的控释材料;可压性、流动性、抗黏性优良的填充剂、助流剂和抗粘剂;快速崩解材料及速释材料,优良的透皮促进剂及压敏胶;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辅料。
中国新药创制已投逾300亿元并获62件新药证书
中国科学技术部近日通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情况称,截至2012年底,该专项共立项1251个课题,中央财政共投入97亿元人民币,地方配套和带动企业投入分别41亿元、193亿元。
到2012年12月,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累计获得新药证书62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约占2/3,其中一类新药12个。同时,临床在研品种近400种,获199个临床批件,完成104项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申请发明专利近9000项,获专利授权3000余项(国际专利授权560项);制定各项标准2200项;产业化上市品种23个,总产值达12.4亿元。该专项实施累积新增产值近800亿元。
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实施5年来,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埃克替尼”、抗炎化学新药“艾瑞昔布”、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艾拉莫德”等多个中国品牌的自主创新药物成功上市,打破一些病种只有进口用药的现状;服务于医改的药物大品种改造进展顺利,缓解百姓用药难、用药贵状况。大品种改造是指通过对纳入中国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物大品种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明显减少副作用,基本满足国民使用优质、廉价药品的需求。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介绍说,中国生产的化学药物90%以上为仿制药,大量新药依赖进口,药物价格居高不下,公众医药费用负担沉重。为此,中国2008年起组织实施新药创制重大专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结核、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类(种)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系统部署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
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2020年目标包括,研制80至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中国新药创制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产业。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28
2024-08-1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中医药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转型,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当下制药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与中药制剂非常紧密相关的生产设备,其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也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翰林航宇”)近年来开展的智能化工程,阐述了对中药制剂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张士威、张磊、池明芳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