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学承担的“863”计划“血液筛查用纳米材料与仪器研究”课题日前通过验收。该课题采用创新的双层修饰磁性纳米颗粒、乳液/细乳液聚合、多孔陶瓷膜乳化法工艺制备出应用于血液筛查技术的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可将血液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免疫缺陷病毒的筛查“窗口期” 缩短至3天,准确率接近100%,使输血及血制品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据介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致输血传播性疾病的主要病毒,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因“血清转换窗口期”在30天以上,而存在感染病毒漏检的危险(漏检率高达20/10万)。而采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在国产化的核酸提取与分析平台上,可同时实现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高灵敏的检测,且在病毒感染后3天即可检出,最高检测灵敏度小于每毫升40拷贝,大大缩短了血液筛查的“窗口期”。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年采血浆量约为4000吨。根据有关规定,单人份血浆采集量为500 毫升左右,假定1吨血浆合计1700个样本,全国1年的血浆采集量约为680万袋。此外,根据中国输血协会统计,我国每年献血达到900万人次,采血量为 1000万~1500万袋。该技术在我国输血及血制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了解,该课题研发的产品已在昆明市血液中心、江苏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等18家采供血机构应用。截至今年3月,共完成602644例供血(浆)者样本的筛查。
2025-02-12
2025-02-27
2025-02-03
2025-04-10
2025-02-05
2025-02-14
2025-02-0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揭示其对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积极影响。数字化转型理论为医药供应链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协同、预测与决策支持、智能物流等方面。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强化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还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运营成本。本文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药供应链将更趋向于智能化和个性化,企业需持续跟进技术进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韦颖、厉欢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