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学承担的“863”计划“血液筛查用纳米材料与仪器研究”课题日前通过验收。该课题采用创新的双层修饰磁性纳米颗粒、乳液/细乳液聚合、多孔陶瓷膜乳化法工艺制备出应用于血液筛查技术的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可将血液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免疫缺陷病毒的筛查“窗口期” 缩短至3天,准确率接近100%,使输血及血制品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据介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致输血传播性疾病的主要病毒,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因“血清转换窗口期”在30天以上,而存在感染病毒漏检的危险(漏检率高达20/10万)。而采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在国产化的核酸提取与分析平台上,可同时实现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高灵敏的检测,且在病毒感染后3天即可检出,最高检测灵敏度小于每毫升40拷贝,大大缩短了血液筛查的“窗口期”。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年采血浆量约为4000吨。根据有关规定,单人份血浆采集量为500 毫升左右,假定1吨血浆合计1700个样本,全国1年的血浆采集量约为680万袋。此外,根据中国输血协会统计,我国每年献血达到900万人次,采血量为 1000万~1500万袋。该技术在我国输血及血制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了解,该课题研发的产品已在昆明市血液中心、江苏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等18家采供血机构应用。截至今年3月,共完成602644例供血(浆)者样本的筛查。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2024-09-04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