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来自英国桑格学院的科学家们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惊人的研究发现,揭示了癌症形成的一种新机制。突破了传统理论认为癌症是人体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细胞突变,慢慢演化的结果。研究人员提出当一次细胞危机引起几十个或数百个基因重排时就有可能导致癌症突发,研究人员将这一过程的标志事件称之为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更深入地探究这一现象。现在染色体碎裂已被证实存在于小部分但也具有相当比例的不同类型癌症中,尤其是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
近期两个国际小组在新研究中证实染色体碎裂有可能是两种儿童肿瘤——髓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相关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和《细胞》(Cell)上。
与神经细胞瘤的联系
在最新一期(3月29日)Nature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来自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来自87名患神经母细胞瘤儿童的肿瘤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碎裂也可能是驱动这种癌症的因素。其中有10个肿瘤样品显示出特征性的染色体碎裂印记。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只在最具侵袭性的神经母细胞瘤(3期和4期)中发现了这些印记,通常这些肿瘤治疗效果不佳,且预后不良。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最具侵袭性的肿瘤中调控神经细胞生长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有可能导致了神经细胞生长异常而促使癌症发生。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一种称为维甲酸的药物可以克服这一缺陷。维甲酸现常用于长期治疗某些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
这一遗传信息或许可以帮助预测维甲酸治疗对哪些肿瘤可能更有效。它还将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新策略。
染色体碎裂,Li Fraumeni综合征与髓母细胞瘤
在第二篇文章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小组对来自一位Li Fraumeni综合征患者的肿瘤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这位患者后来体内又形成了髓母细胞瘤。
Li Fraumeni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遗传突变TP53基因而引起的罕见综合征,目前大约有400个家庭曾被确诊。携带者罹患其他类型癌症,包括乳腺癌、脑癌和骨肿瘤的风险要增高25倍。
研究人员在对患者的肿瘤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发现了患者癌细胞中DNA的损伤模式。相比于正常细胞,这些癌细胞似乎显示出了染色体碎裂的特征。为了确定这是否是个案,科学家们随后对来自另外98位髓细胞瘤患者的样品进行了分析。
根据分析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携带突变的TP53拷贝显著增加了染色体碎裂的机率。转而,染色体碎裂又导致了髓母细胞瘤的发生。
这两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或在未来使得患有这些癌症类型的儿童受益。此外,它们还开启了一扇窗口吸引科学家们更多地关注染色体碎裂在个体肿瘤中的支配作用。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