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药物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通过挫败HIV阳性患者体内的病毒,已经使艾滋病流行得到好转。但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法或许还有另外一大好处——成为健康个体对抗艾滋病毒感染的一大有力武器。
解读:很多人谈“艾”色变,很多人不知道艾滋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目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确定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预防HIV的好处,公共卫生专家发出警告说,即使最终结果证实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它也不能取代最好的预防方法:安全性生活和使用避孕套。
人造活细胞诞生
2010年,通过将构成DNA的化学物质“拼接”在一起,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合成了一种细菌的完整基因组,基因组随后被注入一个细胞进行自我复制。但不管怎样,它终究是一个人造生命。
解读:专家指出,这一人造生命的产生,仍然没有脱离遗传物质从一种生物细胞转入另一种活生物细胞的俗套,但是其诞生仍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人造细胞的基因组,是人类合成的第一个有活力的基因组。过去科学家实施基因工程,往往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基因,人造细胞的诞生,标志人类已经可以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生命的改造了。因此,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因工程将从此进入基因组时代。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面对公众对人造生命的恐慌情绪,许多专家已经给出了比较客观的解释。事实上,人类驾驭生命本领的提高,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生命的了解还很肤浅,真正意义上的制造生命,也许还仅仅是个遥远的梦。
“滴血鉴定”老年性痴呆症
一种颇具前景的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提前确诊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症),甚至在最早的症状出现以前,从而给预防痴呆和智力衰退提供了可能性。新的检测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二十多种蛋白,诊断老年性痴呆症的准确率高达80%。提前确诊可以帮助患者充分利用行为干预手段,如保持社会接触和学习新事物以保持大脑活跃,从而减缓老年性痴呆症造成的智力衰退。
解读: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徐俊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在2007年,由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从血浆中分离鉴别出了18个信号蛋白,被证明是可以用于阿兹海默症诊断的生物标记蛋白组合,这一研究成果当年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这提示不远的将来通过“滴血鉴定”作为阿兹海默症重要生物学标志物时代的到来。
徐俊说,确诊阿兹海默症脑脊液检测为有创性操作,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而PET检测高达数千元的费用也不可能广泛应用到诸多患者中去。
一些临床专家指出,阿兹海默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其它因素包括急性心脑血管病、全身麻醉等可以导致临床症状的早期出现;而高教育水平、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及缺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具有较强的“脑功能储备”,可以延缓认知损害症状的出现时间。因此,只有将患者的临床评估和多个生物标志物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分级。
FDA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
依靠1000多名患者参与的两项大型测试获得的数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终于相信,面部注射肉毒杆菌的患者每月出现偏头痛的次数低于那些并未接受这种肌肉麻痹注射的患者,今年10月,正式批准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
解读:目前,肉毒杆菌注射液作为美容用品,在一定剂量下使用可以减少皱纹以及治疗腋下出汗过多和斜视。鼓楼医院镇痛科主任林建告诉记者,肉毒杆菌问世已有20多年,1996年,南京的一些医院就开始尝试用肉毒杆菌治疗面肌痉挛。在美国,肉毒杆菌被大量运用于美容院除皱,由于偏头痛和除皱的人群都是以女性居多。无论是国外还是我们南京,都有一些患者称他们的偏头痛症状似乎也有所缓解。神经内科的专家得到这种信息后,开始将肉毒杆菌引入偏头痛的治疗当中。
FDA今年发表的声明说,为了缓解头痛,患有慢性偏头痛的成年病人可以每12周接受一次肉毒杆菌素的注射。FDA还说,对那些每个月头痛次数只有14天或少于14天的人,注射肉毒杆菌素没有疗效。
林建主任说,他们曾经对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统计,有50%的人有改善,还有一半没有疗效,且使用肉毒杆菌成本昂贵。气候变化、异味及某些食物和药物有可能诱发偏头痛的发作,要预防偏头痛的发作,首先要消除或减少偏头痛的诱因,如避免情绪紧张,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避免饮用红酒和进食含奶酪的食物,咖啡、巧克力、熏鱼等。
心肺复苏改“规则”:先有力按压
最新数据表明,在抢救心搏停止患者时,仅靠胸部按压就与传统心肺复苏术一样有效,于是,美国心脏学会(AHA)决定对这种具有数十年历史的急救手段进行更新。新的急救指南建议,包括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急救人员在内的所有救助者,首先对失去知觉的人进行有力胸部按压。
解读:自1960年心肺复苏术问世以来,急救人员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结合胸部按压,在过去50年挽救了无数生命。南京市鼓楼医院急诊鲁德生主任告诉记者,过去心肺复苏术的第一步先是打开气道,第二步必须恢复通气;第三步才是心脏按压循环复苏。但是最新心肺复苏急救指南将第一步做出重大调整,当发现倒地者出现“呼之不应”和“触之无大动脉搏动”时,立即进行心脏按压,而不是急于先打开气道。具体做法是,快速心脏按压30次,吹2口气,连续做5组。
美国心脏学会专家称,针对那些心脏可能处于危险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使心脏再次跳动起来,而以胸部按压开始急救,则可能将心脏停止跳动带来的损害降至最低程度。这样即使不是专业的急救人员,只要是经过培训,都可以实施心肺复苏术,这样就可以在第一现场对心梗病人进行抢救,大大提高他们的存活几率。
参加今年AHA会议的鼓楼医院心脏科主任徐标教授告诉记者,随着医学的进步,心梗的死亡率已经降到3%-4%,但是绝大多数的心梗猝死是发生在院外。所以在西方国家政府要求18岁以上的人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术。另外,徐标教授指出,预防心梗首先必须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和吸烟都是心梗的危险因素,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才能在根本上减低心梗的发生率。
糖尿病药“文迪雅”被叫停
现在,只有那些经过登记,保证知道服用这种药物可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的医生,才有权给患者开这种用来控制2型糖尿病者血糖的药物。而且只有在患者尝试了所有其他治疗方法都不见效后,这些医生才能给他们开文迪雅,患者也必须签字,表明自己清楚相关风险。
解读:文迪雅是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旗下畅销全球的糖尿病口服药,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南京市糖尿病防治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文迪雅作为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这类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使用文迪雅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但是从2003年开始,关于文迪雅的风波就不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03年2月,世卫组织就提出了警告,文迪雅可能会诱发心脏病。2004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也有专家提出,很多糖尿病患者突发心脏病可能和服用文迪雅关系很大。今年9月,欧洲药品管理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决定严格限制这种药品的销售。
在之后的一个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一份该局和卫生部的联合通知,表示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包括该药在内的12种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产品仍可继续在中国有条件使用。
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
目前,检查心血管状况的最可靠方式就是血管造影。这是一种侵入式方式,需要将一根细细的管子伸入大腿动脉血管。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23个为血白质合成指定遗传密码的基因,利用这种方式检查与心脏病有关的血管阻塞情况的准确率高达83%。这样,通过血液检测,就可以预测心脏问题。
解读:期待血检本身能够预测心脏病发作还不切实际,至少目前如此,但对于那些高危患者来说,它可以充当一个早期预警信号。也许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这些患者便可以预防心脏病发作。
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主任徐标教授也认为,心脏病的诊断仅仅靠基因判断并不妥,因为人与人之间同样是具有差异性的。和某些单基因造成的疾病不同的是,心脏病是由多基因影响造成的,与人们后天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一个人查出先天的基因风险并不高,可能会忽视后天的保健,那他也同样可转变为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确诊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称之为“金标准”。不仅如此,如果医生在造影过程中发现病人的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堵塞且病变的话,还可立即进行介入治疗,使血管重新通畅。然而,调查显示,许多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手术治疗在我国的应用仍需普及。
试管授精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挑选出最强壮的晶胚,最大限度地增加受孕和成功产下小宝宝的概率。科学家通过拍摄受精后前几个小时的晶胚活动情况,可以确定一个晶胚是否能继续发育下去和存活好几天,而不是死掉。
确保得出正确结论的其他标准包括:晶胚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所用的时间,以及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行这种分裂。下一步是对这种以视频录像为基础的评估进行试管授精临床试验,确定这一分析结果是否能提高成功受孕和安全生下小宝宝的概率。
解读:试管婴儿其实并不神秘,只是将精子和卵子取出体外,让它们在试管中结合,并使受精卵在符合条件的环境里生长、分裂和发育4—6天,形成胚胎。然后再将胚胎移植到子宫腔内,使它能在子宫腔内发育。
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报告说,通过视频时差显微技术分析人类胚胎,可以清楚地窥见到人类胚胎的发育。这一新成果有望通过选择性地将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帮助再生临床医学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的成功植入率。
南京鼓楼医院生殖中心孙海翔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已经证实,胚胎在受精后到第一分裂的时间非常重要。但是完全用这个来预测胚胎的健康程度,还不能达到100%的准确,而且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做到100%预测胚胎的健康程度。而且这需要在培养箱中放置显微镜,24小时不间断地拍摄视频来进行观测,对于在临床上来说,操作难度比较大,所以其运用于临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人造卵巢”有望解决女性不孕
科学家今年报告称,他们成功培育出人造卵巢,将来有一天可让人类卵子在体外发育成熟,这对于那些不孕不育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美国布朗大学科研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将患者捐赠的三个初生卵细胞,培育成与卵巢相似的三维组织结构。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来的这几种细胞可以像正常卵巢一样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甚至成功将人类卵子从最初阶段培育成发育完全的形式。
解读:人造卵巢培育成功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帮助人工授精域的技术人员提高成功率。目前,当女性为某个人工授精治疗周期捐赠卵子时,她们提供了各种成熟和不成熟的卵子;发育越不成熟的卵子,授精变成胚胎的可能性越小。
人造卵巢或许还能帮助患有卵巢疾病的女性(这样的患者不能产生成熟的卵子),让她们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拥有自己的宝宝。但专家表示,人造卵巢距离其发挥效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效安全地培育iPS细胞
借助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仍是未来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在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道路上,科学家正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在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的过程中,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将这种技术安全地应用于人类患者。
解读:南京鼓楼医院生殖中心孙海翔教授说,所谓iPS细胞,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iPS细胞也称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将皮肤细胞等成体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
直到现在,在使用皮肤细胞培育iPS细胞时,研究人员仍需将皮肤细胞暴露在两种病毒以及致癌基因环境下,而后通过“编程”使其进入类似胚胎的状态。现在,波士顿的科学家已成功利用另一种被称之为“RNA”的基因,消除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风险。在培育iPS细胞方面,这项技术的效率大约是其他传统方式的100倍。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