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协议最早于6月14日披露,亚盛医药与武田就公司的具有best-in-class潜力的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立克®(奥雷巴替尼)达成独家许可协议。一旦选择权被行使,武田将获得开发及商业化奥雷巴替尼的全球权利许可,惟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等地区除外。
根据该选择权协议的条款,亚盛医药将于协议签署后收到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约12亿美元的选择权行使费以及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武田以7500万美元获得亚盛医药7.7%的股份,成为亚盛医药第二大股东,入股价格较交易宣布前20日收盘均价溢价25%;
整体来看,本次海外BD协议暂时缓解了亚盛医药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对公司经营起到一定正向作用。但就长远而言,本次协议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亚盛医药在收到武田制药支付的1亿美元选择权付款后,需全权负责耐立克®(奥雷巴替尼)的所有临床开发。而在新药研发全流程中,临床试验阶段是研发费用支出的大头,且随着临床进度的推进研发费用逐步增多。同时,海外临床试验成本远高于国内,通常为国内的3倍以上。
在此背景下,武田制药仅支付了1亿美元选择权付款就锁定了奥雷巴替尼未来的海外权益,无需承担海外临床研发费用,即便算上选择权行使费及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也仅13亿美元。对于亚盛医药而言,权益出让的价格或许并不算高。
亚盛医药之所以选择以并不高的价格出让唯一商业化产品的海外权益或许也是无奈之举。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26亿元,亏损额已连续三年扩大。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6亿元,其关键产品还在开展临床试验,每年还有数亿元的研发投入。
此次,亚盛医药再度增发2430.73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比例约8.38%,入股价格约为24.1港币/股,股份配售价格再创新低。此外,亚盛医药目前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建议首次公开发售的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拟于美股市场寻求上市。 首次公开发售预计在证交会完成审查程序后进行,这意味着公司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2019年,亚盛医药IPO首发募资3.7亿港元,随后亚盛医药进行了4次配售,募资金额分别为7.02亿港元、11.71亿港元、3.88亿港元和5.5亿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亚盛医药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0.93亿元。
在唯一商业化产品国内市场销售情况不佳,海外市场权益已低价转让的情况之下,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依赖外部融资输血的亚盛医药何时能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结
当下,跨国药企收购Biotech已然是一套成熟运行的商业模式,资本寒潮中,资金链充裕的跨国药企更是屡屡出手。从公司来看,MNC是国内药企首选的合作对象,其中与阿斯利康、GSK等大公司合作尤为频繁。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传统药企也纷纷在License out方面发力,产品接连授权出海。“出海”不仅给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资金支持,同时提高了中国药企在临床试验设计、患者群体选择等方面的经验,增强了其研发能力,驱动行业高速发展。
参考资料:
[1]公司公告
[2]新浪财经
撰稿人 | 77 生物药大时代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2025-01-23
2025-02-12
2025-02-27
2025-01-22
2025-01-20
2025-02-03
2025-02-05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制药领域,固体制剂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及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等。作为压片机市场中的领导者,菲特正在进行战略升级 - 以粉末配方和固体制剂工艺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新定位,服务制药、营养品和化工行业。凭借全球资源、先进技术和深厚经验,菲特将为客户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客户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携手客户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邵丽竹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