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原料药产能占全球约30%,出口规模接近全球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全球的很多药品都和中国有关。从原料药纯度来看,我们现在的所有企业都能做到99.5%以上,单杂控制在0.1%以下;从工艺来看,对于制剂生产来说,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含量并不特别高。像拜耳、罗氏等国际巨头的产品,还会专门去找新华制药去做代加工,华海药业也为辉瑞生产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等。如果是工艺不行,这些巨头也不敢和国内企业合作。
关于原料药自用和出口是否执行一样工艺的问题,某药企人员对药鼎记表示,“中国原料药的技术审评要求基本是全球要求最高的,申报前要对各国标准进行比较,结合自己产品的质量选取最严格的限度制定新标准。我所在的企业同时有原料药出口,执行的是一样工艺,产品质量是一样的,不存在原研使用的原料药好,他使用的也是我们提供。随着国内CDMO企业的发展,部分国外的原研创新药也是国内的企业提供。”
另一方面,原研药到期后,订单大部分都是被印度人抢去。他们的仿制药占到全球50%以上,而且成本更低,其实设备投入还没有中国大。我们也去过日本和其他国家调研过,他们的设备其实还没有我们好。类似新能源汽车,我们这几年新建的一定是比欧美日要好,要先进。
总的来说,无论从硬件的设备,还是软件方面的管理、质量体系等,中国企业不会比欧美差,在某些方面还远超过他们。比如四川的汇宇制药、安徽的华益制药的固体制剂等产品在欧洲卖的很好,普利制药的注射剂出海美国,还有齐鲁制药的高端复杂制剂出海等等。
另外集采价格低,并不一定代表质量不好,美国市场仿制药的价格有些比中国还要低。其实美国的供应商主要是印度人,少部分是欧洲公司(很多也是被印度收购了)。印度人能做的,中国企业肯定也可以。中印药企在美国申报仿制药,原料药和辅料质量都需要达到与原研一致的,否则赔钱到破产为止。
大家要相信,我们的一致性评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集采是在3-5家过评后才开展,并且国家会动态核查,每年都会到企业实地检查,若达不到要求,处罚会非常严重的。近年来国内在医药领域持续推出深化改革,鼓励创新的措施,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的制药工业也进行了大幅的创新升级。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从原研药和集采药效果的话题来看,打破老百姓对国产品牌的固有认知,实现“中国制药”走向世界舞台,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撰稿人 | 生物药大时代
责任编辑 | 胡静
审核人 | 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