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01-50 |
1. 常用重组蛋白生产的表达系统有哪些? 10. 细胞稳定性研究包含有哪些内容? |
11. 常用的细胞转染的方法有哪些? 20. 目的基因获得的方法有哪些? |
21. 一般CHO-K1细胞DT是多少? 22. 常规单抗项目克隆筛选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质量结果? 23. 克隆筛选时加筛选压力对表达产量和质量有什么影响? 24. 易于进行工艺放大的细胞株有哪些特征? 25. 目前常用的单克隆获取方法主要有哪些? 26. 单克隆筛选Fed-batch评估的筛选的依据是什么? 27. 单克隆筛选和工艺优化可否只在摇瓶规模中进行? 28. 当摇瓶规模和反应器规模的表达量有较大差异时该如何解释? 29. 采用有限稀释进行单克隆铺板的原理是什么? |
31. 细胞冻存的冻存液一般由什么组成? 40. 细胞冻存和复苏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
41. 动物细胞细胞培养乳酸生成的机理? 50. 氨浓度应该控制在多少范围内合适? |
问答50-100 |
51. 常见的糖型种类及控制范围是多少? 60. 渗透压对糖型异质体的调控作用有哪些? |
70. 药典中对细胞库标签命名的要求是什么? |
71. 细胞传代密度该如何确定? 72. 一般开展中式反应器生产的种子链应该如何设计? 73. 为什么一般项目在N-2阶段开展Adaption? 74. 开展Growth cuve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75. 药典中对细胞冻存活率和细胞复苏活率有何规定? 76. 对GMP细胞库保存地点有何要求? 77. 相罐和液氮罐的区别是什么? 78. 一般细胞库进行入到GMP车间需要进行什么检项? 79. 进行细胞株稳定性研究应该以代次还是PDL为时间节点? |
90. C末端修饰对药物有何影响? |
99. 片段和聚体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
问答100-150 |
106. 电荷异质性形成原因? |
107. 生物药物病毒清除灭活的目的是什么? 117. 紫外照射病毒灭活病毒需要考虑哪些要点? |
118. 生物药物病毒清除灭活的目的是什么? 120. 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是怎样的? 121. 细胞分裂的周期是怎么样的? 122. 细胞产生ROS形成的机理是什么? 123. 锌离子对细胞生长以及产物质量有何影响? 124. 铜离子对细胞生长以及产物质量有何影响? |
126. 细胞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的区别是什么? 130. 一般动物细胞培养摇床的二氧化碳该如何控制? |
131. 紫外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135. 高温湿热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
问答136~140:细胞培养04 136. 初始接种密度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140. CHO细胞培养渗透压维持多少合适? |
141. 哪些指标可以成为补料的依据? 145. 常用于测样葡萄糖和乳酸的仪器有哪些? |
146.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150. 通微泡对细胞培养有什么影响? |
问答150-200 |
151. 蛋白糖基化的分类 155. N糖结构对单克隆抗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156. 抗体纯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60. 精纯步骤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
161. 纯化中对病毒清除的步骤有哪些? 165. 病毒过滤的考察要点有哪些? |
166. Protein A亲和层析的原理是什么? 170. Protein A、Protein G、Protein L的区别? |
171. 用HPLC检测上清液Titer的原理是什么? 175. 唾液酸检测原理是什么? |
176. 聚山梨酯(吐温)在制剂中有什么作用? 180. 吐温20和吐温80的区别有哪些? |
181.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185. 药效学研究中动物种属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
186. 重组蛋白质制剂开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90. 温度和光照蛋白的稳定性有什么影响? |
191. UPB和EOPC检测批次差异 195. IND申报时质量标准差异 |
196. 细胞库表征工作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200. 细胞稳定性研究包含有哪些内容? |
问答200-250 |
201. ADC、ADCP、ADCC和CDC分别表示什么? |
206. 生物反应器放大的原则有哪些? 210. 在小试工艺锁定中的工艺条件可以有变化吗? |
211. 为什么通常采用碳酸钠来调节pH? 215. 添加消泡剂之后DO曲线有什么变化? |
216. FDA与发起人的会议分为哪几种? 220. 开Pre-IND会议的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 |
226. 抗体药物质量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资料包含哪些内容? 230. 残余宿主蛋白含量的相关要求? |
231. 什么是重组抗体的电荷异质性? 235. 抗体酸碱性电荷变体的调控方法有哪些? |
236. 单克隆抗体的介绍 240. 全人源化抗体 |
241. 蛋白制剂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245. 制剂工艺对蛋白稳定性有什么影响? |
246. 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 250. I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设计最大剂量如何确定? |
问答250-300 |
251. 申报中对聚体含量的要求? 255. 抗体稳定性评估方法有哪些? |
256. II期临床试验的目的? 260. II期临床疗效观察和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
261. 早期临床试验研究内容? 265. III期临床试验设计? |
266. 与监管机构合作和沟通内容? |
271. 生物技术药物及其检测方法的特点? 272. 生物制品检测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273. 测定生物技术药物活性的方法有哪些? 274. 生物技术药物检测方法的验证有哪些内容? 275. 分析方法验证的专属性内容 276. 分析方法验证的线性内容 277. 分析方法验证的测定范围度内容 278. 分析方法验证的准确性内容 279. 分析方法验证的检测限度内容 280.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量限度内容 281. 分析方法验证的耐用性内容 282. 分析方法验证的适应性内容 283.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验证参数有哪些要求? 285. 理化测定方法验证应考虑哪些问题? |
286. 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291. 原料药长期试验研究内容有哪些? |
292. TNF-α靶点 293. VEGF靶点 294. CD20靶点 296. HER2靶点 |
297. 抗体分子量的检测方法与原理 300. 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
问答300-350 |
301. 细胞培养工艺的设计与优化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306. 细胞培养工艺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
307. IND申报18个月Timeline安排 311. 如何快速理解IND申报Tineline? |
312. IND申报18个月Timeline安排 316. 制剂工艺开发 |
问答317~320:工艺参数对蛋白聚体的影响 317. 细胞培养温度对聚体形成的影响 320. 渗透压对聚体形成的影响 |
325. 设计空间的确定 |
问答326~330:低pH病毒灭活工艺表征研究 326. 低pH病毒灭活的原理 330. 设计空间的确定 |
331. 融合蛋白药物相关的国内外法规技术指南有哪些? 335. 糖基化修饰分析/工艺相关残留物质检测 |
336. 稳定细胞株构建包含哪些关键步骤? |
342. 温度对细胞培养的影响? 346. 渗透压对细胞培养的影响 |
347. 抗体偶联药物 350. 抗体相似物 |
问答350-400 |
351. 细胞因子 355. 肿瘤坏死因子 |
问答356~360:蛋白聚体形成的机理和控制 356. 蛋白聚体形成的原因 360. 蛋白聚体的下游去除策略 |
361. 单抗放行一般需要检测哪些项目? 365. 渗透压测定 |
366. 疫缺陷型小鼠有哪些? 367. SCID小鼠 368. NOD-SCID小鼠 369. CBA/N 小鼠 |
371. 新药研发主要流程是什么? 375. 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包含哪些内容? |
问答376~380:“First in class”药基本概念 376. First in class”药物是什么意思? 380. “First in class"和“fast follow”药物的优缺点 |
381. 细胞培养工艺表征研究流程 385. CPP和KPP的控制策略 |
386. 为什么进行药物稳定性研究? 390. 原料药稳定性研究设计 |
391. 单抗药物的物理检查定义和检测项 396. 澄清和澄明概念 |
397. 已建株的细胞系/株 ,应该提供细胞来源的证明资料,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402. 细胞库鉴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问答400-450 |
问答403~406:杂质安全系数(ISF)评估 403. ISF评估的前提背景是什么? 406. IND申报时上游工艺通常需要对哪些杂志进行ISF评估? |
问答407~409:原液(DS)颜色问题探讨 407. 液颜色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409. 原液为何会出现棕色? |
问答410~415:细胞库建立和管理要求 410. 细胞库建立的要求是什么? 415. 细胞库保存的要求是什么? |
问答416~419:抗体物质量标准中物理检查 416. 抗体药物的物理检查有哪些? 419. 不澄清度/颜色 |
问答420~429:抗体药物制剂处方开发思路 420. 抗体药物制剂处方研究的目的和前提? 429. 材料表面吸附问题 |
问答430~438:抗感染抗体药物作用机制 430. 感染抗体药物作用机制 438. 广谱抗体 |
问答439~444:生物制品病毒去除及验证 439. 控制病毒风险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454. 病毒过滤的考察要点有哪些? |
问答445~455:中试放大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445. 中试生产研究的目的 455. 一次性使用系统 |
问答450-500 |
问答456~463:生物制品杂质和污染物的控制 456. 生物制品杂质的定义及分类 463. 杂质安全系数(ISF)评估工具 |
464. 免疫原性评价的意义 467. 典免疫原性评价未来面临的问题 |
468. 影响抗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因素 471. 重组蛋白表达工程细胞株的构建流程 |
问答472~486:中美IND申报差异对比 472. 细胞库鉴定机构的差异 486. NMPA和FDA理念差异 |
问答487~491:如何评价DOE模型的好坏 487. 什么是数学模型? 491. 如何判断模型中因子的显著性? |
问答492~496:上游工艺开发基本思路 492. 细胞培养工艺开发基本原则 496. 工艺确认与放大 |
问答497~503:下游精纯工艺基本原理 497. 精纯步骤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503. 抗体带电荷与pI的关系 |
问答500-550 |
问答504~508:关键质量属性的评估 504. 关键质量属性 508. 关键质量属性的评估流程 |
问答509~515:生物药工艺验证01 509. 工艺验证三个阶段 515. 工艺验证是否需要把工艺参数的上下限都做出来? |
问答516~520:生物药工艺验证02 516. 工艺验证三批次是否足够? 520. 中间品增加一个检验指标,需要做工艺验证吗? |
问答521~525:生物药工艺验证03 521. 工艺验证的法规指南有哪些? 525. 工艺表征与工艺验证的关系 |
问答526~537:生物药工艺表征研究01 526. 生物药工艺表征研究的目的 537. 第六步:定义设计空间 |
问答538~550:生物药工艺表征研究02 538. 工艺表征研究的难点是什么? 550. 工艺开发和工艺表征的区别 |
问答550-600 |
问答551~565:生物药靶点作用机理汇总 551. 什么是免疫检查点? 565. Aβ靶点 |
问答566~589:DS&DP放行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566. 质量标准的定义 589 07-安全:可见异物 |
问答590~606:CTD撰写指南(药学部分) 590. 3.2.S 原料药 606. 3.2.P.8 稳定性 |
问答600-650 |
问答607~624:生物药IND申报指南 607. 什么是IND申请? 624. FDA的IND评审流程 |
问答625~641:细胞库表征技术要求 625. 细胞库的分类 641. 14-致瘤性检测 |
问答642~652:生物药成药性评估研究思路 642. 生物药成药性研究的目的 652. 成药性评估中重点关注的蛋白质量属性有哪些? |
问答650-700 |
问答653~663:抗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653. 抗体药物稳定性研究的意义 663. 开展成品的稳定性研究的目的 |
问答664~669:单抗药物序列分析技术要求 664. 单克隆抗体药物序列分析的要求 669. 蛋白结构的全面表征分析 |
问答670~676:影响抗体药物生物学活性的因素 670. 影响抗体药物生物学活性的因素 676. 聚合物对药效的影响 |
问答677~690:原液生产过程中间体控制 677. 典型原液生产流程 690. 原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
问答691~695:高浓度制剂的挑战 691. 高浓度制剂的优势 695. 高浓度无菌注射液灌装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
问答700-750 |
696. 生物制药PM的职责 700. 生物制药PM必读的十本经典书籍 |
701.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历史 705.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质量控制 |
706. 双抗药物的发展历史 712. 双抗药物设计策略 713. 融合蛋白的结构 716. 融合蛋白研发面临的挑战 |
717. ADC药物的发展概况 723. ADC药物CMC研究 |
724. 除病毒过滤原理 728. 起泡点实验步骤 |
729. 生物药技术转移流程 734. 阶段5:项目完结 |
735. 变更的可比性研究 738. 上市前变更的原则 |
739. 什么是关键质量属性? 742. CQA和质量标准的关系 |
743. 病毒安全性控制的一般原则 747. 病毒清除工艺验证 |
问答750-800 |
748. EOPC和UPB鉴定的重要性 752. EOPC和/或UPB检测考量 |
753. DMPK研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和思路 757. 上市后临床研究 |
758.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 763. 稳定性试验条件 |
764. IgG抗体有4种亚型 768. IgG4生理特性 |
769.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以及适用范围 768. 耐用性 |
779. 深层过滤的应用 783. 高密度细胞培养的挑战 |
784. 取得临床批件后Ⅰ期临床样品生产时可否更换培养基的生产厂家? 787. 申报变更补充申请时,如何获得过渡期? |
问答788~803: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指南 788. 过滤工艺的设计 800. 减菌过滤工艺 |
内容来源:抗体君
责任编辑:胡静 审核人:何发
2024-09-23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