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与“天花”是近亲
据了解,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猴痘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已有的病例表明,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不易发生人际传播,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感染,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1970年,首例人类感染猴痘病例来自于刚果的一名9岁男孩,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爆发了较大规模猴痘疫情,共报告疑似病例500余例,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目前仍不断有新增。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发于美国,主要与进口自加纳的宠物土拨鼠受到感染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2年,发生过多例从尼日利亚到其他国家的游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等。
在新冠疫情仍然处于全球“大流行”之际,猴痘病毒又接踵而来并在欧洲存在多条传播链不断蔓延,国内对此应加强关注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刊发的一篇《欧美出现罕见的猴痘疫情:我们应该担心吗?》的文章指出,在我国,虽然还从未有猴痘确诊病例的报道,但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猴痘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将持续存在,并随着欧美出现疫情,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已有一款疫苗和口服药物获批
现阶段,针对猴痘并没有特效药,但有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2019年,一种改良减毒非复制型牛痘病毒(安卡拉毒株)疫苗JYNNEOS(又名Imvamune或Imvanex)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该疫苗由丹麦Bavarian Nordic公司研发,两剂次接种,除了在接触病毒前接种用于预防之外,在暴露后接种也有可能有助于预防疾病或减轻其严重程度。美国CDC建议在接触病毒4天内接种以预防发病,在接触后4-14天内接种有可能减轻疾病症状,这也是FDA目前批准的唯一用于预防猴痘疾病的疫苗。2020年-2021年,JYNNEOS分别取得5.41和7.34亿丹麦克朗的收入,约为0.77和1.04亿美元,随着病例数的增多,JYNNEOS或将在2022年出现一定的销售峰值。
当地时间5月18日, Bavarian Nordic发表声明称,该公司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签署了价值数亿美元的合同。声明显示,美政府与这家公司的合同总额为2.99亿美元,将提供1300万剂冻干猴痘疫苗,首批疫苗预计2023年交付。
此外,还有一款针对猴痘病毒的口服药物Tecovirimat(特考韦瑞)获批,其是一款广谱包膜蛋白抑制剂,由Siga Technologies研发,对全部正痘类病毒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包括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等。2010年,Tecovirimat被FDA授予治疗痘病毒感染的孤儿药资格,并于2018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体质量至少13kg的儿童患者的天花病,商品名为Tpoxx。2022年1月,EMA批准Tecovirimat上市,用于治疗天花、猴痘、牛痘。
本文来源于医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