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上市ADC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147亿,到2027年扩大到44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ADC产品管线,路上人一多,自然就会出现扎堆和雷同,变得拥挤。目前有企业也开始着手于新的研究。
多肽偶联药物(PDC)可弥补传统小分子化学药的缺陷,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递,以较低的剂量、更好的效果治疗肿瘤。PDC与ADC的结构相似,通常也包括多肽、连接子(linker)和载荷三个部分,与ADC药物相比,PDC药物具有分子量小、穿透性强、较低的免疫原性、易于合成、生产成本较低、相对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等特点。
总体来说,PDC的结构组成与ADC相似,区别在于,ADC是链接抗体,PDC是链接多肽。PDC中的靶向多肽分为两类,即细胞穿膜肽和细胞靶向肽,均以提高细胞毒素局部浓度的形式靶向递送至病变组织,同时减少正常组织中毒素带来的毒性效应,进而减轻不良反应,最终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多肽相较于抗体,分子量更低,通常不具备蛋白质三级结构,且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广泛参与和调节机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活动,因此也成为PDC药物可发挥更广泛作用的基础。
尽管ADC属于大热门,但仍然存在毒副作用显著,复杂结构导致生产成本高,穿透实体肿瘤的能力有限的缺陷。同时,受抗体大分子的限制,在肿瘤组织的渗透率较低,只能选择高毒性的化疗药物,才能保证在低剂量下的肿瘤杀伤效果。
1.PDC的优势
PDC整合了多肽的优势,因其分子量更小,不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且对实体瘤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快速地将药物递送到并富集在靶细胞,更易在实体瘤中发挥作用;再者,多肽可以化学合成,在开发难度、生产工艺和成本上有极大优势,成本的降低也有相应更低价的药品,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希望。
PDC的细胞毒性药物选择面更广泛,对靶点也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与特异性。由于较强的肿瘤组织渗透性,PDC药物能够在靶标处累积达到高浓度,从而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同时,PDC半衰期较短,由于分子量小且亲水,可通过肾脏快速排出,从而提高安全性。
2.PDC的不足
虽然PDC的半衰期短可以提高安全性,但侧面也说明其循环稳定性并不高,有可能会提前释放载荷细胞的有效毒性,从而导致全身暴露。所以提高PDC的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的一大重点。此外,与单抗相比,多肽的组织特异性以及肿瘤靶向性稍有逊色,增加了靶向肽的筛选。可见,靶向功能的穿膜肽技术、提高靶向肽的细胞穿透能力和稳定性是PDC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PDC的改进
有研究就有进步,有缺陷就有改进。目前对PDC的改进技术日益更新。比如环化技术、蛋白修饰、化学修饰、剂型改进等等。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能看到更多对
PDC的优势发挥的提高技术。
1.lutetium (177Lu) oxodotreotide
Lutathera是一款镥(lutetium)177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肽,通过与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的细胞结合而起作用。据药融云数据显示(www.pharnexcloud.com),lutetium于2017年9月26日在欧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之后分别在2018年1月26日在美国和2021年6月23日在日本上市,目前中国进入了临床前研究。
2. melphalan flufenamide hydrochloride
2021年2月26日,Oncopeptides AB公司研发的melflufen(PEPAXTO®)在美国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为首创的、靶向氨肽酶的抗癌PDC。该药还可以用于多种肿瘤治疗,比如目前已进入临床二期的转移性乳腺癌、小细胞肺癌、间皮瘤、血液肿瘤、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膀胱癌、AL型淀粉样变性、卵巢肿瘤、转移性卵巢癌,期待它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PDC作为新兴的抗癌研究赛道,有优于ADC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少“硬骨头”还有待突破。幸运的是,有了ADC的经验,PDC的研究可能会拥有一些捷径,少走弯路,同时随着技术的日益创新,相信PDC的研究会逐渐被临床验证,从而带动领域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生物药大时代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