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科技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辉瑞(杭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Jean-Christophe, Michel Pointeau,注册资本3769.65万美元,经营范围含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服务、软件销售、健康咨询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美国辉瑞科研制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从法定代表人、股东以及注册资本中,足以可见辉瑞对新公司的重视程度:Jean-Christophe,即现任辉瑞中国区总裁;辉瑞全资持股;注册资本达到2亿元左右。不过,目前这家新公司的官网还未上线。
根据目前这些信息,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推测,辉瑞新公司将主要从事医疗信息化、医疗软件、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业务,助力辉瑞在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建设和创新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帮助辉瑞更好地在中国市场推广和销售其药品和医疗产品,加强和中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
近年来,以在线诊疗、互联网医院、网上药店、远程医疗等数字化技术、工具和平台为代表的智慧医疗生态在加速成型,辉瑞作为常年排名全球第一的药企,自然也走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医疗的前列。
在2019年的进博会上,辉瑞与微软签约,双方基于各自优势,结合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基层诊疗,推动抗感染领域诊疗水平的提高,共同推进中国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1年,辉瑞又与诸多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疗科技公司达成了一系列合作签约,在分享医疗健康领域共同发展机遇的同时实现共赢,通过链接传统医疗资源与互联网科技力量推动企业医疗信息化,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全面的健康服务。
阵容继续壮大
辉瑞(杭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意味着辉瑞在中国市场的阵容再次壮大。
官网显示,辉瑞于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此后先后在各大城市设立药厂、研发中心和投资公司。
1989年,辉瑞在大连建立现代化工厂;1991年在苏州建立健康药物厂;1995年在无锡建立制药厂;1997年在北京成立管理中心;2004年在上海成立辉瑞投资有限公司;2005年在上海成立辉瑞中国研发中心;2007年在大连设立辉瑞亚太财务中心;2010年在武汉光谷生物城成立研发中心;2011年辉瑞中国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2012年与海正制药合资成立辉瑞海正制药有限公司;2016年在杭州成立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
其中,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是辉瑞全球和亚太地区重要的研发枢纽,为全球产品线的开发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30余年来,辉瑞已向中国市场引进了70余种产品,包括肿瘤、疫苗、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罕见病等领域的处方药和疫苗。除了新冠口服药Paxlovid以外,还有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洛拉替尼、皮科创新产品JAK1抑制剂阿布昔替尼等。
辉瑞预计,到2025年在全球计划实现24个突破创新产品申报上市,并且随着“80% & 80%”战略目标逐渐落地,尽可能在中国实现产品研发的同期申报,满足中国患者生命各阶段的健康需求。
目前,辉瑞在中国的业务覆盖300余个城市,累计投资超过15亿美元,在华有近7000名员工分布于业务、研发和生产等领域。
加大战略合作
比如,去年在国内批准上市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辉瑞就与多家中国药企签订了合作协议。
2022年2月1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应急审评审批,批准辉瑞公司Paxlovid的进口注册,获批后,2022年3月9日,中国医药与辉瑞公司签订2022年度的供货协议,负责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2022年8月,辉瑞与华海药业就Paxlovid签署本地化生产协议,华海药业在协议期内(5年)为辉瑞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提供制剂委托生产服务。根据协议约定,辉瑞提供奈玛特韦原料药与利托那韦制剂,华海药业负责奈玛特韦制剂生产,并完成组合包装(Paxlovid由奈玛特韦片和利托那韦片共同组合包装而成)。
2022年10月,歌礼制药曾披露,其全资附属公司已与辉瑞签订授权与供应协议,歌礼将为辉瑞在中国大陆生产和供应利托那韦片。
此外,今年2月,基石药业宣布择捷美(舒格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而在几年前,基石药业已经与辉瑞达成战略合作,包括基石药业与辉瑞投资就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以及基石药业与辉瑞投资将更多肿瘤产品引入大中华地区的合作框架达成战略合作等。
邓之东对《甲12号健闻》表示,辉瑞是一个重要的跨国药企,其市场份额位列全球跨国药企前列,在中国市场持续多年表现突出。“然而,中国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庞大,入局者多,跨国药企之间以及与本土企业之间都面临着激烈竞争,导致其市场份额也受到影响,辉瑞需要不断创新和寻找新的增长点,在数字化建设和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以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图片来源:企业官网、企查查)
END
内容来源:甲12号健闻
责任编辑:胡静 审核人:何发
2025-02-12
2025-02-27
2025-04-1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14
2025-02-0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揭示其对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积极影响。数字化转型理论为医药供应链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协同、预测与决策支持、智能物流等方面。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强化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还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运营成本。本文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药供应链将更趋向于智能化和个性化,企业需持续跟进技术进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韦颖、厉欢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