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杂志网站北京时间7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们认为,宇宙总物质量的23%由弥漫于其间且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现在,美国科学家进行了微生物“暗物质”研究,他们用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对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发现,微生物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多样,研究同时揭示了不同物种间令人惊奇的关联。
单细胞测序技术使科学家们能通过将单细胞的DNA增大10亿倍来破译其基因组,为研究微生物“暗物质”打开了大门,也有助于厘清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联。美国能源部下属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的谭佳·沃克领导的研究团队选择了201种微生物和古生细菌的细胞,并阅读了其部分基因组(从10%到 90%不等,取决于不同细胞)。这些微生物来源于9种不同的生存环境,包括海底热水流火山口以及地下金矿等,没有一种曾被测序或在实验室内培养过。
研究表明,不同生命之间的很多边界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固若金汤。例如,一种微生物系使用以前被认为仅仅在古生细菌中存在的酶合成出了DNA和RNA的基础组成部分——嘌呤碱基。研究还显示,有3个古生细菌细胞内存在主要作用是启动RNA转录(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的西格玛因子,而以前,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西格玛因子仅出现在细菌体内。
此外,研究人员也发现,有一种细菌“记录”了终止密码子UGA的三字母系列。在几乎所有其他微生物体内,这一核苷酸系列会朝细胞发送信号,让其停止将RNA翻译成蛋白质;但在这一微生物体内,它则告诉细胞制造氨基甘胺酸。科学家们也在另一种细菌内发现了同样的“记录”活动。这表明,生命的密码可能比科学家们认为的要更加灵活多样。
沃克说:“我们只是对小部分细菌进行了测序,就有这么多新奇的发现,这表明,细菌的生物多样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所知。大约需要对1.6万个细胞进行测序,才能涵盖全球未被研究微生物系的一半。”
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杰弗里·麦克林表示:“最新研究彰显了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强大力量,但也表明,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填补地球上微生物多样性的知识鸿沟。”
总编辑圈点
微生物“暗物质”的本意,就是指过去从未在实验室中进行过培养或是测序的微生物。其实在很多环境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用传统方法来培养——我们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的不过是微生物浩瀚世界的冰山一角而已。但科学家们已然可利用单细胞测序,让来自单个细胞的DNA陡增十亿倍,再破译它的基因组,进而为研究这些微生物界的“暗物质”辟出道路。本文中的成果也正是基于此方法得出的。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