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重大专项“十二五”课题《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监测技术的研究》项目成果暨“HBVDNA监测在乙肝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研讨会”在长沙举行,高精度HBVDNA检测技术能最大程度长期抑制或消除病毒复制,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抗病毒优化之路的导航利器,是目前我国乙肝个体化治疗的最新成果。
在研讨会上,湖南省科技厅领导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病毒学专家侯云德,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鲁凤鸣教授及肝病诊疗领域的侯金林、窦晓光、谭德明、沈弢等多位知名专家莅临大会,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近年来,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使新感染率得以有效降低,但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治,仍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必须面对的重大传染病。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而言,高水平的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
临床检测中,乙肝病毒(HBVDNA)定量检测可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主要用于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抗病毒疗效的判断,但由于国内基因诊断技术起步较晚,我国临床现有的基因检测技术普遍灵敏度不高,且定量不准确,在检测灵敏度、线性范围、可重复性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临床上对乙肝病毒(HBVDNA)定量准确性和高灵敏度的要求,往往出现“假阴性”和漏检现象,导致患者提早停药,病情复发及重复检验,延误病情,增加其经济负担。
目前,在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中,已经将乙肝感染的防治技术列为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等同于探月工程、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等项目地位。《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监测技术的研究》项目已获卫生部、科技部批准,课题组紧跟国际主流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突破基因诊断样本处理技术,开发的高精度乙肝病毒(HBVDNA)定量检测技术精确度(检测下限)较现有国内技术高50-100倍,能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乙肝病毒(HBVDNA)水平准确检测,避免以往常出现的“假阴性”和漏检情况,可用于抗病毒治疗患者治疗终点的确认、复发再治的判断以及隐匿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生育要求的乙肝特殊患者、慢性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及肝癌患者来说,该技术如“导航器”,可为抗病毒优化治疗抑制病毒复制提供临床诊断依据,判断病情,确定优化治疗方案,实现优化的个体化治疗,节约医疗开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及寿命。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2024-09-04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