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新田县老家务农的陈大哥,近些年来时常出现吐词不清、眼睑上翻、口吐白沫、全身抽搐,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就连左侧肢体也出现了活动障碍,却始终查不出病因。12月7日,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精确地从患者陈大哥左侧颅内取出了一条长约3.5厘米的寄生虫,才总算明确了病情。专家表示,患者术后只需回家自行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即可将余下的活虫“清除掉”。
9年前突现肢体乏力 原是颅内病变在“作怪”
据今年46岁的陈大哥回忆,9年前的一天清晨,他起床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左侧肢体绵软无力,走起路来,左侧的活动能力要明显逊色于右边,“甚至连道儿都走不稳”。开始还不以为然的陈大哥,并未将此事太放在心上,只觉得可能是个“偶发事件”。然而,直到相继出现了阵发性头痛、复视、吐词不清等症状后,他才渐渐地意识到“情况不妙”。
尽管在家中通过自行服用中草药后,陈大哥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就在3年前,他开始出现全身抽搐、眼睑上翻、口吐白沫,且记忆力明显下降,病情也变得愈发严重。据悉,每当病发时,不论别人怎么唤他,陈大哥总是毫无反应。
今年10月,在接连出现了两次抽搐后,已经出现癫痫症状的陈大哥来到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经多方检查后,专家们普遍认为是颅内多发性病变在“作怪”,但性质却始终不明朗。通过进一步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患者陈大哥的病灶具有游走性。借此,经神经外科专家会诊后推论,患者存在寄生虫脑病的可能性很大。
患者至今沿用传统习俗 采用青蛙皮贴敷伤口
“因为如果是肿瘤的话,一般不可能移位。而病灶能够在颅内游走,则从临床上提示我们极可能是寄生虫脑病引起的。”据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侯永宏教授介绍,寄生虫脑病常见于北方牧民身上,由于长期与牛羊等牲畜“打交道”,牧民们在食用了没有完全煮熟的肉类后,容易将寄生虫吃到胃里,最终通过血液流向全身。而陈大哥之所以可能患有寄生虫脑病,与其老家的一种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据了解,地处湘南的新田县当地,人们在处理外伤时,常常使用青蛙皮来贴敷伤口。而喜好出没于潮湿地带的青蛙,本身作为寄生虫的良好宿主,很容易携带大量肉眼根本无法分辨的虫类。加之当地人还习惯直接食用从河里抓到的生螃蟹,这就相当于为寄生虫栖息人体开通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传统方式无法百分百明确诊断
当然,如果要从病理学上明确为寄生虫脑病,那么关键一点就是要以抓到虫体为证。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手术或者活检的方式来进行探查。然而,由于患者陈大哥颅内的病灶太多,这无形中给病理学诊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侯永宏教授表示,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立体定向活检方法,将一根针在定向的情况下,穿到脑部病灶中心及周边区域,取出一些只有米粒大小的组织来做活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病理诊断,但可能出现“有问题却发现不了”这样的假阴性结果,亦或出现“指鹿为马”这样的假阳性结果,无法百分之百地真正明确病例的性质。
此外,由于患者陈大哥的病灶范围太大,并且靠近内囊。想要通过一次手术将全部虫体统统取出,不仅难度极大且风险超乎想象,术后极有可能导致病人瘫痪。
湘雅专家采用经典微创术式巧取活虫并明确诊断
经详细讨论后,神经外科专家决定在立体定向引导下,为患者陈大哥进行开颅病变探查。据介绍,该手术方法就是将一个立体定向头架固定在患者头部,首先通过 CT扫描,确定患者左侧额叶病灶的三维坐标。然后在全麻插管下,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确定手术入路,以及病灶在头皮上的投影位置。最后,在头皮上打开一个长约5厘米的小切口,经颅骨钻孔约3厘米,再通过显微镜将病灶取出。
如此一来,该方法不仅能够毫无疑问地明确诊断,同时手术创伤小,预后效果也更好。患者术后只需在家中自行服用抗寄生虫药物,通过脑组织代谢将剩余虫体慢慢吸收或分解即可。
12月7日,由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教授,以及侯永宏教授和蒋星军主治医师领衔的专家手术团队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成功从患者陈大哥颅内取出了一条长约3.5厘米的活虫,从而充分印证了其患有“多发性寄生虫脑病”这个事实。
杨治权教授表示,该手术利用经典的微创技术为我们确定颅内多发性小病灶提供了很好的事实依据。同时,该手术方法也将患者的创伤降至最低,尽可能地避免了脑组织的暴露、感染和并发症风险。通过精确引导,从而明确临床诊断,达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