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王继扬教授课题组经3年攻关,找到被誉为机体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球蛋白IgM的受体。IgM与受体结合后,不仅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且可以抑制自身有害抗体的产生,该研究对治疗人的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该成果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血液中存在的抗体,它具有清除机体内病原体的重要功能,而免疫球蛋白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IgM抗体直接与病原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活性,不让其发病、发展,并可通过特殊途径来融解病原体,阻止感染的扩大。早在40年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就发现B淋巴细胞表面有IgM的受体,并有证据支持这一推断,但一直没有找到该受体。
王继扬教授课题组运用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培育了一种缺乏FcμR基因的敲除小鼠,并分析这种小鼠在缺乏该基因的状态下,在免疫功能和自身抗体方面会产生何种结果。经艰辛工作,研究人员终于首次发现了该受体的基因FcμR。研究发现,外来病原体侵入FcμR基因被敲除的小鼠后,出现明显的免疫缺陷状况,其抗体下降至正常小鼠的1/3以下。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免疫缺陷是由于FcμR基因敲除后,B淋巴细胞在受到外来病原体刺激后,不但不容易被激活,反而容易造成死亡。相反,缺乏FcμR基因的敲除小鼠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大量有害的自身抗体。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4-15
2025-03-04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