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10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外壳上一个易被攻破的弱点,这能够解释之前相关试验中一种艾滋病疫苗的有效性问题。这一发现有望大幅提升疫苗效果,给人类抗击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带来新希望。
几年前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曾联手进行一个代号为RV144的艾滋病疫苗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能够帮助部分人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它的有效性只有31%,这一问题让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前述试验中一些参与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上一个名为V1/V2的地方是疫苗有效与否的关键。在那些注射疫苗且起到保护效果的人群中,疫苗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艾滋病病毒的这个部位进行攻击;而在那些注射疫苗但仍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中,他们感染的病毒多是在V2这个部位发生了变异。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这个部位是艾滋病病毒易被攻破的弱点。据估计,只要艾滋病病毒的这个部位没有变异,注射疫苗可以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80%。而对于那些这个部位产生了变异以掩盖自身弱点的艾滋病病毒,现在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研发新疫苗,针对这个弱点穷追猛打,帮助实现通过注射疫苗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梦想。
科学界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病毒最为有效的良方。但在人类发现艾滋病病毒后的30多年里,科学界进行了数十种疫苗的临床试验,数万名志愿者参与了试验,但大部分研究都以失败告终。而此次研究成果给了研究人员重新乐观的理由。
客观而言,一种疫苗具有降低不足三分之一感染风险的免疫效果,远未达到可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的标准,有效疫苗应该至少能将感染风险降低50%。而本次发现有望将预防效果大幅提升,利用疫苗预防艾滋病将不再是梦想。这一成果表明,成功研发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完全可能,人类击败“世纪瘟疫”大有希望。
毫无疑问,艾滋病病毒复杂的变异性预示着人类对抗艾滋病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尽管身体试图自我防御,但无法跟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人类疫苗研究所所长巴特·海恩斯认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必须能激发人体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这样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将被抑制。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