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1960—2006年间从浅部真菌感染中分离所得致病菌以念珠菌和皮肤癣菌为主,红色毛癣菌数量最多。该论文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2, 45(8) 541-544 ]。
研究者通过归类、统计1960年1月至2006年12月(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缺如)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分离鉴定自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中的病原真菌。标本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门诊、住院患者、湖北省地县及邻近省市有关医院。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及生化实验方法。
结果显示,菌株合计11 989株,鉴定出23个种,16个属。可分为皮肤癣菌、念珠菌及酵母菌(含马拉色菌)、非皮肤癣菌之丝状真菌3大类。除去可能为污染菌的非皮肤癣菌之丝状真菌(287株)外,其余11 702株菌中,以念珠菌(5642株,48.2%)和皮肤癣菌(5279株,45.1%)为主,酵母菌占3.8%(449株),马拉色菌占2.8% (332株)。在种属水平上排序,菌株数处于前3位的真菌种类依次为红色毛癣菌(3865株,33.0%)、白念珠菌(3110株,26.6%)和非白念珠菌(2532株,21.6%)。皮肤癣菌分离自掌跖、指趾间以外光滑皮肤损害的最多(1787/5279,占37.7%),数量最多的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紫色毛癣菌。念珠菌大多分离自黏膜部位(4099/5642,72.7%),白念珠菌数量占第1位。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