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对3.3万余名中国冠心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成功鉴定出8个冠心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区域,其中4个区域为国际上首次报道。该研究成果于7月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研究人员依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协作单位的临床和人群研究资源,首先用1515名冠心病患者和5019名对照人群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关联分析,随后在15460名冠心病患者和11472名对照人群中进行多阶段重复验证,并在8.7万欧洲人群全基因组样本中交叉验证,首次鉴定出 2p24.1、4q32.1、6p21.32和12q21.33共4个染色体区域,其遗传变异可显著影响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同时,还证实了国外报道的6p24.1、6q23.2、9p21.3和12q24.13共4个区域与我国人群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相关。
顾东风介绍,冠心病是人类第一位死因,占总死亡的13%。该项研究成果对解析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遗传分子机制,以及冠心病预警、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预测、临床早期诊断、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据介绍,该研究是迄今亚洲最大的冠心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是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北京市科委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30余家单位合作完成的。
2025-04-24
2025-05-16
2025-05-11
2025-04-29
2025-04-28
2025-05-22
2025-05-23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