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禽流感疫情的墨西哥卫生官员。令美国生物安全专家担忧的是,变异的禽流感病毒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并制成生化武器,引发灾难性后果
巴基斯坦加达普(Gadap)一家爆发H5N1型病毒疫情的农场,一名卫生官员正在移除感染的鸡。香港大学病毒学教授裴伟士在评论中指出:“虽然变异并不意味着一定发生大流行灾难,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形态,已经让数千万只鸟感染
除了《自然》杂志外,《科学》杂志也将刊登有关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论文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致命性禽流感病毒变异研究的论文。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对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变异研究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巨大争议,致使很多人陷入恐慌之中。令美国生物安全专家担心的是,变异的禽流感病毒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进而引发灾难性后果。
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具有致命性,但天然形成的禽流感病毒并不能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经过几个月的争议之后,英国《自然》杂志于2日刊登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有关变异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论文。对于是否应对病毒变异研究进行审查,保护公众免遭具有潜在破坏性的流感大爆发侵害,专家们争论了几个月之久。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对人类具有致命性的病毒,通过与鸟类密切接触感染。迄今为止,这种被称之为“H5N1”的病毒还无法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不过,一些科学家已开始怀疑存在这种可能性。河冈义裕和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罗恩-富希耶进行的研究发现,通过改造H5N1型病毒的基因,这种病毒能够轻易在白鼬之间传播。白鼬被科学家视为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可用于揭示一种病毒能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香港大学病毒学教授裴伟士表示:“禽流感病毒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七年历史,一些人认为这种病毒从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永远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然而,根据这篇研究论文,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信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H5N1型病毒。虽然变异并不意味着一定发生大流行灾难,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自然》杂志上,裴伟士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河冈义裕的论文。
2011年12月,两篇有关禽流感病毒变异研究的论文即将发表,促使美国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建议对论文中的敏感内容进行修改。这个委员会建议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以及其他机构严肃对待这种双刃剑式的研究。研究成果可能让公共健康受益,同时也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发动生化恐怖袭击。2001年美国遭到一系列炭疽热袭击之后,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成立。
2012年初,生物安全委员会用了两天时间审查这两篇论文。两篇论文均阐述了科学家如何改造禽流感病毒的一些基因,让H5N1型病毒能够通过空气在感染的白鼬和附近笼子中未感染的白鼬之间进行传播。迄今为止,天然产生的H5N1型病毒已经感染了数千万只鸭子、大雁、鸡和其他鸟类。人感染H5N1型病毒的病例共有598例,其中353例死亡,目前只能通过与被感染的鸟类亲密接触这种方式感染。刊登研究论文能够对出现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具有警示作用,促使当地科学家密切关注可能发生的变异,让这种病毒更具有可传播性。这种积极作用也是说服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委员会的评估表示赞同,并向《自然》和《科学》杂志提出没有约束力的建议,希望他们不刊登论文中的一些关键性内容。《科学》杂志计划发表富希耶的研究论文。在与流感专家、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以及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了一系列磋商之后,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委员会经过投票,支持发表河冈义裕论文的做法。
与富希耶的论文相比,这篇论文的争议性较小。对于是否同意《科学》杂志发表富希耶的论文,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也进行了投票,结果为12比6,同意发表。不过,委员会的一些成员仍对这篇论文持担忧态度。目前,《科学》杂志还没有敲定具体刊登日期。河冈义裕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在3 月份与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举行的面对面会谈中,他解释了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方方面面的细节,最后获得委员会的支持。
通过从H5N1型病毒中提取血凝素基因而后与2009年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型病毒结合在一起,河冈义裕的研究小组培育出禽流感病毒变种。在此之后,他们又添加其他4种基因变异以及在白鼬身上出现的一些自发性变异,此时的病毒能够在白鼬之间传播。白鼬是科学家最理想的实验模型,用于预测一种流感病毒能否在人类之间传播。裴伟士说:“变异的禽流感病毒能够在白鼬之间传播并不100%地意味着也能够在人类之间传播,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在白鼬身上,病毒变种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这可能由H1N1型病毒骨干所致。”
河冈义裕指出他对论文原稿进行了修改,提供更多信息,让人们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能够带来哪些益处。当前肆虐的病毒可能已经出现变异特征,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他说:“此外,我们还在论文中透露了我们进行实验时采取的大量生物安全措施的细节。”
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微生物学家、国家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的阿图罗-卡萨德沃尔表示,他仍认为刊登如何提高禽流感病毒可传播性的内容具有一定危险性。不过,刊登论文也能让全世界的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这种病毒,对其进行密切监视,防止出现大爆发。在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变异后能够在人类之间传播之后,政府也会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对这种潜在威胁进行追踪。他说:“我认为刊登论文的风险仍旧存在,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