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厦门大学和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据介绍,该疫苗由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相关企业合作,动用200余名科研人员历经14年艰辛探索研制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自2005年起开始对戊肝疫苗项目进行支持,带动地方、企业投入研发资金近5亿元人民币,其临床研究被列入“863”计划 “十一五”重大项目。
该疫苗课题组负责人、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介绍,课题组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保护性抗原识别及结构表征、病毒颗粒组装机制等多项核心原创发现,并突破了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高效纯化及体外自组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障碍,在国内外率先研制成功戊型肝炎疫苗,并逐步构建起了独特的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的核心技术体系。
夏宁邵说,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生物制剂,该疫苗最快将于今年6月上市。该疫苗适宜于16岁以上人群预防戊肝,尤其推荐中老年人、孕妇、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畜牧业从业人员等易感人群使用。
我国的戊肝疫苗研制进展一直受到国际医药科技界、产业界的关注,项目组先后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26篇学术论文,其临床试验结果2010年8月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得到中外同行的广泛认可。目前,该项目组正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际公益组织合作,争取使该疫苗能尽快造福于其他戊肝高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