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林东昕、王成锋课题组与多家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在一项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胰腺癌易感基因研究中,新发现了5个胰腺癌易感基因。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胰腺癌是恶性度高、预后差的一种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一般不到5%,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胰腺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虽然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最佳的治疗方法,但大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寻找胰腺癌早期检测和诊断的生物标记十分关键。
201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因与癌变实验室林东昕和该院腹部肿瘤外科王成锋合作,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21家科研单位,在全国16个省、市的25家医院募集了3584名胰腺癌患者,并将4868名健康人编入对照组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首先用 981名胰腺癌患者和1991名正常对照者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关联分析,并在另外一组2603名胰腺癌患者和2877名正常对照者中进行了验证,确定21q21.3、5p13.1、21q22.3、22q13.32和10q26.11等5个染色体区域遗传变异是导致胰腺癌发生的易感因素。他们发现,携带这5个易感基因的人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不携带者高6倍。
王成锋说,该研究结果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