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BF-β regulates HIV-1 Vif-mediated evasion of host restric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并阐述了与HIV Vif互作的宿主细胞因子。
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于晓方教授。其长期从事人艾滋病病毒和猿猴艾滋病病毒致病分子机制,宿主对艾滋病病毒免疫应答,抗艾滋病新的药物靶点的开发以及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究。1993年即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第一位通过全世界招聘获得助理教授职位的华人科学家,2004年始即为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终身教授。2010年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回国。该文章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张文艳副教授。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综合征。HIV 分为两种亚型, HIV-1和HIV-2, 世界上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是由 HIV-1 感染的。HIV-1 是一种 RNA 病毒, 它的基因组由约9 200 bp组成, 其基因组 编码3种主要的结构蛋白 Gag、Pol 和 Env, 两种调节蛋白Tat和Rev, 以及4种辅助蛋白Nef、 Vpr、 Vif和Vpu。其中, Nef 和 Vpu 对于感染性病毒的释放十分必要, 而 Vpr 和 Vif 能够在病毒的逆转录中促进病毒的转录。因此, 对于 HIV-1 病毒辅助蛋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 HIV-1 复制与感染的过程。 目前针对这些辅助蛋白质进行药物设计已经成为艾滋病研究的热点之一。
HIV-1 Vif是由保守的vif基因编码的磷酸化蛋白, 它在产生感染性的病毒颗粒中起主要作用。Vif 蛋白不能表达或其功能受到限制, 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病毒颗粒的产生。因此, 对 Vif 蛋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并第一次阐述了与HIV Vif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因子——CBFβ,进一步揭示并完善了HIV Vif的作用机理。文章发现,在没有CBFβ存在的情况下,病毒无法抵抗宿主体内的天然抗病毒因子,从而无法完成复制。
这一发现为新型的抗HIV抑制剂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艾滋病鸡尾酒疗法添加药物新成员开辟了新的方向,对HIV 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原文摘要:
T-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BF-β regulates HIV-1 Vif-mediated evasion of host restriction
The human APOBEC3 cytidine deaminases are potent inhibitors of diverse retroviruses, includ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1, 2, 3, 4, 5, 6. HIV-1 Vif forms an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with cullin 5 (CUL5), elongin B and elongin C 7, 8, 9, which promotes the poly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APOBEC3 substrates7, 10, 11, 12, 13, 14. Here we demonstrate in human T cells that core binding factor β (CBF-β) is a key regulator of the evasion of HIV-1 from the host defence mediated by APOBEC3. CBF-β, the non-DNA-binding subunit of a heterodimeric transcription factor, regulates the folding and DNA-binding activity of partner RUNX family proteins, which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iverse cell types, including T lymphocytes15, 16. In our study, knockdown of endogenous CBF-β blocked Vif-induced APOBEC3G poly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CBF-β was not required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f and APOBEC3G, yet was essential for the assembly of the Vif–CUL5 E3-ubiquitin-ligase complex. CBF-β proved to be a unique regulator of primate lentiviral Vif and not a general component of the CUL5 E3 ubiquitin ligase. We show that Vif and CBF-β physically interact, and that the amino-terminal region of Vif is required for this interaction. Furthermore, interactions with Vif required regions in CBF-β that are not involved in RUNX protein binding17, 18, 19.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f and CBF-β, disrupting this interaction represents an attractive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against HIV-1.
作者简介:
于晓方教授
公共卫生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2010年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回国的国际著名的病毒学家。
主要成绩
一直从事人艾滋病病毒和猿猴艾滋病病毒致病分子机制,宿主对艾滋病病毒免疫应答,抗艾滋病新的药物靶点的开发以及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究。1993年即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的第一位通过全世界招聘获得助理教授职位的华人科学家,2004年始即为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终身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分子病毒学和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病毒疫苗研制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由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在逆转录病毒HIV DNA疫苗研制方面的工作一直处在国际领先水平。已获得美国NIH资助课题18项,总经费3000多万美元,指导博士及培训博士后10余名。
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已发表SCI收录的论文60余篇,期刊影响因子均在5.0以上,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在Nature、PNAS、Lance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常务理事:担任美国微生物协会,美国病毒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华人生物科学家协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艾滋病预防与临床治疗药物工作组等组织常务理事。技术顾问:为UBI(United Biomedical Inc.),FujiImmunoPharmaceuticals Corp., RiboGene, Inc. Cambridge Biotech, AbbottLaboratory, Vital Inc等公司技术顾问。国际杂志编委:为多家国际专业杂志审稿,如Nature,PNAS, Cell Host and Microbes,Journal ofVirology, Journal of Immunology,AIDS Research and HumanRetroviruses, Cell Motility and The Cytoskeleton,Clinical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s,EMBO J,EMBO Report等等。基金评审专家: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课题评审专家。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