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患者容易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此前医学界一直认为这是因为疟疾使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这一并发感染的真正原因是机体为了抵御疟疾造成的影响,暴露出一个易被沙门氏菌利用的弱点。
据介绍,疟疾患者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十分常见,在一些疟疾高发地区,这一情况甚至占感染非伤寒沙门氏菌病例的70%。儿童尤其容易出现这种并发感染,感染后死亡率较高。过去医学界一直认为这是因为疟疾使得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因此不易找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并发感染的方法。
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报告说,通过对实验鼠的研究发现,这一并发感染现象并不是因为整个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是机体为了抵御疟疾造成的影响,暴露出一个易被沙门氏菌利用的弱点。
报告说,人们感染疟疾后,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因为疟原虫的作用而破裂,释放出一种名为亚铁血红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一旦暴露在红细胞以外,就会成为影响身体的毒素,因此机体会释放出一种专门的酶来抵消亚铁血红素的毒性。但不幸的是,这种酶同时也会降低血液中一些白细胞的防御功能,而这些白细胞正是机体应对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力量,沙门氏菌因此得以在疟疾患者中容易感染。
领导研究的埃利诺·赖利说,这一发现改变了医学界对疟疾患者易感染沙门氏菌原因的认识,并为将来开发预防这种并发感染的方法指明了方向。研究人员认为,一种名为“锡原卟啉”的物质可能可以用来抑制上述酶的作用,帮助疟疾患者预防感染沙门氏菌。
2024-09-02
2024-09-04
2024-09-23
2024-08-28
2024-09-27
2024-08-27
2024-09-09
近年来,RNA疗法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微小RNA(microRNA)领域的研究更是将这一热度推向高峰。在新药研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之后的“第三次制药浪潮”的关键力量。
作者:崔芳菲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