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线中红光和蓝光携手前行,忽然面前左右各出现了一个金纳米微粒和银纳米微粒,由于“喜好”不同,红光和蓝光也就“分手”各自偏向一方而行,这个听来有趣的现象,其实产生于研究人员最近发明的一种纳米尺度的散色装置。
英国《自然·通信》杂志日前刊登研究报告说,瑞典查默斯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明了这种装置。它的主要结构是玻璃板上放有相距约20纳米的一个金纳米微粒和一个银纳米微粒,当一束光从中通过时,其中的红光会偏向金纳米微粒方向,而蓝光会偏向银纳米微粒方向。
这与人们熟知的牛顿用三棱镜把阳光分散为七色光的故事类似,但本次发明了不起之处在于,这个纳米装置本身的尺度已经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在这样的尺度中,三棱镜散色的原理已经不再适用。
本次发明是建立在另一种名为“等离子共振”的原理基础上,在微观尺度上,光线从物体表面经过时,会和其表面的电子产生共振,金和银表面电子活动的特征并不相同,正好分别对应了红光和蓝光的频率特征,于是产生了金银在前,光线也“分手”的有趣现象。
研究人员米卡埃尔·卡尔说,这种纳米尺度上的散色装置可用于制作光敏探测器,它的灵敏程度可能达到探测由一个分子引起的光线变化,适用于在低浓度环境中探测有毒物质,比如可在医学上用来探测疾病初期出现的少量与病变相关的分子,帮助诊断病情。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