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纳米视网膜公司开发出一种嵌入式仿生电子视网膜,可使视网膜损伤的盲人重见光明。
这种微型仿生视网膜可通过30分钟的微创手术植入眼底,以取代受损的光感受器。视网膜与眼部神经融合后,可将自然光转为电信号,刺激视觉神经将人工视网膜接受的图像传入大脑,从而达到恢复视觉的作用。
患者植入仿生视网膜后,使用时还要戴一副装有微型激光器的特制眼镜,它能以无线方式为视网膜提供动力。目前,该公司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像素为24×24,第二代产品像素为72×72,图像清晰度比现有技术高10倍,能较好地满足日常读书、看电视和参加各类活动的需要。
由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和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损伤,是病变性致盲的主要原因。据美国盲人协会统计,当前美国每年因各种疾病致盲的大约有5万人,40岁以上的盲人患者有360万。
为了使他们能重见光明,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现在市场上的同类技术,有的植入手术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有的则要戴配备了摄像头和传输器的眼镜,成像清晰度也比较低。相比之下,新技术使用更简单,植入的视网膜与眼部组织接合得也比较好,不会对瞳孔扩张和视域造成影响。
据悉,该公司计划于2013年开始临床试验,如获成功,可望为数百万视网膜患者带来光明。
2025-02-12
2025-04-10
2025-02-27
2025-02-14
2025-03-04
2025-02-14
2025-03-11
在制药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质量控制(QC)实验室作为日常检验和科研的核心领域,承担着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关键职责。随着药品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 QC 实验室面临的强专业性、复杂项目处理、一线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及员工流动性高等挑战,本研究通过实际业务实践,从人员职责、任务执行、以及管理流程三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体系,旨在探索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通过实证案例发现,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了 QC 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此外,该体系还可能缓解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问题,并对员工高流动环境下的工作交接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为制药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验室管理优化策略。
作者:徐影 杨春生 陈锐锋 崔红伟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