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和Biomaterials相继报道了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载药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一同杀灭,是一种“玉石俱焚”的癌症治疗方法。药物可以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且降低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大大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存期,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机遇。无机材料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特殊的结构及高稳定性,可以克服有机纳米材料的功能单一,可控性差等硬伤,在药物输送、医学成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不过,对于将来的临床转化,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担忧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代谢出体外,会在体内不断蓄积而产生毒性,甚至产生血管堵塞等严重后果。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做为生物相容性优异的无机纳米材料的卓越代表,被公认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传递,已经被广泛用于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等功能材料的包覆以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开发在体内具有良好稳定性,高效低毒、产量高并可代谢的介孔二氧化硅药物材料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难点。一旦这种药物载体材料开发成功,将为癌症病人恢复健康、走向新生带来曙光。
理化技术研究所唐芳琼研究员带领的纳米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创新研制出高产量,可精确控制颗粒尺寸、外壳厚度、内部空腔大小,具有中空和介孔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Adv. Mater. 2009, 21, 3804-3807)后,一直潜心研究,根据肿瘤治疗的需求,设计可与药物相配伍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夹心二氧化硅。该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远高于国际上同类纳米药物载体。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治疗肝癌的抑瘤率提高到72%,显着高于多烯紫杉醇静脉注射剂多西他赛57%的抑瘤率。同时,研究发现,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能显着降低多西他赛的肝脏毒副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对夹心介孔二氧化硅经静脉给药的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价后发现,夹心二氧化硅对小鼠的致死性毒性极低,LD50大于1000mg/kg,远高于国际同类报道数据(<300mg/kg)。夹心二氧化硅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和脾脏,并可以逐渐从这些器官代谢出去。这一结果有效证明了夹心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扫平障碍。
这种新型夹心二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治疗恶性肿瘤安全高效,为无机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和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生机。相关工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2025-01-23
2025-01-17
2025-02-27
2025-02-12
2025-01-13
2025-01-22
2025-01-20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揭示其对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积极影响。数字化转型理论为医药供应链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协同、预测与决策支持、智能物流等方面。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强化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还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运营成本。本文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药供应链将更趋向于智能化和个性化,企业需持续跟进技术进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韦颖、厉欢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