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传出消息,医院研究所樊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现人体体内一种微小蛋白质 “四跨膜蛋白CD151”,是肝癌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这一研究成果将为肝癌的抗复发转移治疗提供新思路。
据悉,目前治疗肝癌的首选途径仍是手术切除,但由于术后复发率高、转移率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不乐观。探索肝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对改善肝癌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形象地说来,如果把肝癌细胞比喻为“种子”,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就是“土壤”。多年来,专家对肝癌细胞微环境的研究高度关注。樊嘉课题组发现,四跨膜蛋白家族里有个 “重要成员”CD151,它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专家解释,所谓四跨膜蛋白,是一种人体特殊的细胞膜糖蛋白。
实验证明,CD151与生长因子受体C—Met都过度表达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远远差于仅有生长因子受体C—Met过度表达的患者,表明CD151对判断肝癌患者的预后疗效起决定性作用。课题组继而发现,CD151的过度表达,可促进金属基质蛋白酶9的分泌,从而参与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成,最终生成肝癌侵袭和转移。
作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之一,樊嘉课题组的系列成果相继刊登在《肝脏病》、《生物化学》等国际学术刊物上。业内专家表示,发现CD151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将为相关防治药物提供靶点,让濒临生命边缘的患者看到生机。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27
2025-03-11
2025-03-04
2025-04-15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