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5个国家、1100多个研究中心,14,269例患者参加的卒中预防终点临床研究显示,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中风)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的发病风险。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6日发布这一信息时称,该研究结果标志着一种新的房颤卒中预防手段即将问世。
他在此间举行的发布会透露,有中国38家医院496例患者参加该项大型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表明,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疗效优于当前的标准治疗手段;可使颅内出血事件和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约20%,而且具有剂量固定,安全性良好,不受食物影响,无需监测,使用方便特点。因此可根本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医生和患者房颤卒中预防中依从性等问题;改善中国卒中预防应用严重不足的现状。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神经科专家李焰生教授指出,卒中是中国第一大致残和第二大致死原因,而房颤患者卒中的风险是健康人的5倍;发病后第1年的死亡率可达30至50%,同时令卒中后长期严重致残的风险上升5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称,中国脑梗塞一次住院费用为6873.9元人民币,相当于内地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250万,每年死亡150万例;脑卒中后存活患者800多万例,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据知,卒中是发达国家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有超过5000万例患者,卒中常导致严重的长期偏瘫、认知功能损害、重大残疾。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50年全球房颤患者人数将达到目前的三倍,可导致总医疗支出超过600亿欧元。
2025-04-10
2025-02-27
2025-03-04
2025-03-11
2025-03-27
2025-04-15
2025-03-04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