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利诺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开发了一项新的组织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称为非线性干涉成像技术(NIVI)的新型显微检测技术对大鼠乳腺癌细胞和组织进行扫描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生成了易读的彩色编码组织图像,图像中肿瘤边界清晰,准确率高达99%。 该研究工作是由伊利诺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和制药系教授及医生Stephen A. Boppart领导完成。研究论文即将发表在12月1日《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的封面上。
目前的主要诊断方法大多都基于对细胞形状和结构进行视觉图像分析,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且获取诊断结果的周期时间较长。首先必患者体内获取小量的可疑组织样本,然后对细胞进行染色。病理学家再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样本而确定细胞是否存在异常,此外通常还需要咨询其他的病理学家再次确定诊断结论。非线性干涉成像技术并非将焦点放在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上,而是基于分子组成构建和分析图像。正常细胞包含高浓度的脂质,但癌细胞通常会生成更多的蛋白质。通过鉴别包含异常高浓度蛋白的细胞,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地区分肿瘤及健康组织,而无需再对细胞进行染色。
每种分子都有其独特的能量振动态,当振动产生的共振加强时,可生成一种信号,通过这种信号可以识别包含高浓度分子的细胞。非线性干涉成像技术利用两束光线对组织样品中的分子进行激发。 "打个比喻就像推着某人荡秋千。如果你在正确的时间点推动一下,秋千上的人就会荡得更高,反之他则会停下来,”Boppart说:“如果我们使用正确的光频激发这些振动态,我们就能增强共振和信号。”
非线性干涉成像技术所运用的其中一道光束主要是起参照作用,通过将激发样品生成的信号与光束结合就可以排除掉背景信噪,分离出分子信号。对生成光谱的统计学分析反馈在组织的每个点上生成了彩色编码图像:蓝色的是正常细胞,红色的就是癌细胞。 此外非线性干涉成像技术包含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边界。由于在视觉诊断中病理学家无法确定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因而通常会将大面积的组织划分到不确定区域。而在非线性干涉成像中红-蓝彩色编码图像显示的不确定区域只有100微米——仅相当于一个或两个细胞。
2024-12-03
2024-09-27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0-30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