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欧洲肝脏研究协会的年度会议上,科学家首次公布了将DNA疫苗应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理论的验证成果。
本课题利用裸DNA疫苗进行首次临床实验,通过活体电穿孔程序(electroporation,EP)将其导入丙型肝炎(HCV)患者体内产生了抗病毒效果。这一成果将促进DNA疫苗在临床上的应用。这些资料也对HCV特异性T细胞的抗病毒反应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3%感染丙型肝炎,在工业化国家,HCV感染者中70%都是慢性患者,其主要原因是感染HCV病毒直到到晚期才会表现出相应症状。
清除HCV的感染与激活宿主T细胞应答反应有关。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员开发出一种,以密码子优化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NS)的3/4A DNA基因表达为基础的T细胞疫苗,当中的基因在巨细胞病毒早期瞬时启动子(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early promoter, ChronVac—C®) 控制下,通过活体电穿孔技术(EP)打入细胞中。感染HCV患者的第一阶段I/IIA 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
在本研究中,将0.5ml含有ChronVac—C®DNA的生理盐水注射到三角肌的下1cm之处。然后通过一个1.5cm的四电极阵列控制的两个60ms电脉冲。本研究的目标是对病毒载量测定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
该研究的主持者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检验医学教授Matti Sallberg说:"50%~80%成年患者的免疫系统都不能清除HCV病毒,以至于逐渐演变成慢性丙型肝炎。假定发达国家HCV携带者能有50%被诊断出来,而且其中2/3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那么这种新疫苗在这类普遍性疾病上的应用将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2025-04-24
2025-05-16
2025-05-11
2025-04-29
2025-05-23
2025-05-22
2025-04-28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