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摇瓶发酵工艺中,首先要考虑培养基,包括合适的营养成分,像碳源、氮源等,还要调好pH值和控制渗透压。之后需要确定装液量和接种量,并且要使用活力强、纯度高的菌种,要保证瓶内有足够空间用于微生物生长和气体交换。摇床参数方面,转速、温度和振幅很关键,不同微生物对转速要求有差异,温度控制要符合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需求,振幅要和转速配合好。溶氧控制也很重要,可通过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优化通气方式、控制发酵液黏度来实现。此外,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染菌,还要定期检查发酵情况。
培养基
1
营养成分
2
pH值调节
3
渗透压控制
设备装填系数
4
装液量
一般装液量为摇瓶容积的30%左右。装液量过多,会减少摇瓶内的空气空间,导致溶氧不足;装液量过少,培养基易挥发,且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有限。如250mL摇瓶,装液量50-75mL较为合适。我们知道发酵罐的装填系数一般在60%-75%,而摇瓶工艺开发过程中装液量少了一半,这是由于摇瓶瓶塞的透气率太差,因此如果是在配方筛选、流程建立的过程中使用硅胶砂芯塞、封口膜较为合理,如果是追求摇瓶阶段的高表达,或是摇瓶作为种子液活化扩陪,建议使用多层纱布。
5
瓶内空间
要保证摇瓶内有足够的空间供微生物生长和气体交换。空间过小,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空间过大,则会使微生物在瓶内的分布过于分散,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菌种制备
6
接种量
接种量一般为1%-15%。接种量过少,微生物生长缓慢,发酵周期延长,且易被杂菌污染;接种量过多,会使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消耗过多营养物质,产生代谢废物积累,抑制产物合成。摇瓶接种逻辑与发酵罐一致。
7
菌种质量
溶氧控制
8
增加气液接触面积
可选择底面积大、瓶颈长的摇瓶,或使用有挡板的摇瓶,以增加氧气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溶氧效率,选用挡板摇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发酵罐的混匀效果,增加传氧能力。
9
优化通气方式
在摇瓶上安装通气管,通入无菌空气或氧气,通气速率一般为0.5-1.5vvm,可以实现对发酵罐的通气模拟;
10
控制发酵液的黏度
染菌防控
11
严格的无菌操作
发酵过程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摇瓶的清洗和消毒等环节,防止杂菌污染。染菌操作注意事项与发酵罐相同,但对人员操作更加严格。
12
定期检查
定期观察摇瓶内的发酵情况,如发现染菌迹象,如培养液变色、浑浊、有异味等,应及时停止发酵,并分析染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发酵罐出现染菌的时候,由于各项成本比较高,因此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比如重新灭菌上罐、提前收取产物、灭菌补料重新上罐等操作,摇瓶工艺及时收取数据即可,此处没必要模拟发酵罐。
摇床参数的设置
13
转速
转速影响溶氧水平和微生物与培养基的接触程度。不同微生物对转速要求不同,细菌一般150-250rpm,真菌100-150rpm。如大肠杆菌发酵,转速常设置在200rpm左右;酿酒酵母发酵,转速120rpm左右即可。通过挡板与摇床圆周运动组合实现发酵液的旋转,从而模拟发酵罐的搅拌形态。
14
振幅
振幅与转速共同影响溶氧和微生物的剪切力。大振幅转速宜慢,小振幅可适当提高转速。一般振幅在2-5cm之间。
15
温度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产物合成要求选择适宜温度,且要保证摇床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如嗜热链球菌发酵,温度需控制在40-45℃;而乳酸杆菌发酵,温度一般在30-35℃左右。
16
搅拌桨
搅拌桨是发酵罐最重要的的结构之一,搅拌桨与挡板、电机动力共同实现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传质。圆周运动可以更好的模拟发酵罐状态,在摇瓶工艺开发中是通过三角瓶的瓶壁、摇床的圆周运动以及添加玻璃珠,共同实现摇瓶中发酵液的径向流动和轴向混合。
高级控制方案
发酵罐可以做到按照时序、级联或是基于反馈等进行控制条件设置。对于该控制逻辑的模拟可以采用能够提供分段控速、控温的摇床,这样可以更好的为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产出提供给良好的发酵条件:
17
分段控温
微生物发酵不同阶段,其控温精准性作用关键。如酿酒酵母发酵酒精,各时期依需求控温,能促酵母生长、优化酒精产出并减少副产物。对于产物合成,像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温度调整可提升蛋白质量。不同微生物特性各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与嗜冷假单胞菌发酵时,分段控温适配其生理需求,保障酶合成与微生物代谢。此摇床还可提升实验效率,快速确定最佳温度策略,且因精确控温,实验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强,极大推动发酵工艺开发进程,在微生物发酵领域意义非凡。
18
分段控速
在摇瓶工艺开发中,分段控速摇床优势显著。发酵初期,对于脆弱微生物,如哺乳动物细胞,低速可减少机械损伤,利于其贴壁适应。微生物进入生长旺盛的对数期,溶氧需求大增,此时提高转速能强化气液接触,像细菌发酵那样,满足其快速生长与产物合成所需氧气。到了产物合成阶段,调整转速可优化环境,以酶发酵为例,能促进底物与产物扩散,规避产物反馈抑制。这种摇床能模拟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多种状态,在工艺开发时,可精准调控发酵各阶段转速,为筛选理想发酵条件拓宽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与精准度,有力推动摇瓶工艺的优化与完善,在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极具价值。
案例分享
大肠杆菌摇瓶发酵工艺设计(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
基础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 10g/L、葡萄糖5g/L,同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溶液(含Zn²⁺、Fe²⁺、Mn²⁺等)以满足菌体生长和蛋白表达需求;
装液量:500mL 摇瓶中装液量为100mL,这样既能保证菌体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又能维持较好的溶氧水平;
菌种制备过程:
接种量为 8%。使用经过活化和筛选的高表达rhIGF-1 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通过甘油管保存菌种,在接种前先在平板上划线活化,挑取单菌落接入种子培养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按比例接种到摇瓶发酵培养基中;
摇瓶扩培:将活化后的斜面菌种,在无菌环境下用接种环挑取一环,接入装有 50-100mL LB 液体培养基的250mL 摇瓶中,在37℃、180-200rpm 的摇床上培养8-12 小时,得到一级种子液;
种子扩培培养基:胰蛋白胨 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 10g/L,pH 值7.4-7.6;
扩培合格标准:可采用分光光度计在 600nm 波长下测定菌液的OD 值,一般OD₆₀₀达到0.8-1.2 时,表明菌体浓度适宜,可以作为种子液用于后续发酵;
理化控制策略:
初始 pH 设置为7.0;
溶氧控制:采用有挡板的 500mL 摇瓶,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溶氧。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 80)来降低发酵液表面张力,进一步促进氧气溶解,但要注意添加量不宜过多以免对菌体产生毒性;
摇床参数设计:
第一阶段(0-6 小时):温度37°C,转速180rpm。此阶段主要是菌体的快速生长繁殖期,相对较低的转速可减少菌体的剪切力损伤,同时温度适宜菌体快速增殖;
第二阶段(6-12 小时):温度37°C,转速提高到220rpm。随着菌体数量增加,对溶氧需求增大,提高转速以增加溶氧供应,满足菌体生长和少量蛋白表达的需求;
第三阶段(12-24 小时):温度降低至30°C,转速维持在220rpm。降低温度可降低菌体生长速率,减少代谢副产物积累,同时有利于重组蛋白的正确折叠和表达,在较高转速下保证溶氧持续供应以促进蛋白合成;
染菌防控:
培养基和摇瓶等器具在121℃高压灭菌30min。接种操作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穿戴无菌服、口罩和手套等。在发酵过程中,每天观察摇瓶内培养液的颜色、浑浊度和气味等,若发现异常(如培养液变浑浊、有异味、颜色改变等),及时停止发酵并分析染菌原因。
发酵大师网
邵丽竹
何发
2024-09-23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