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去年发布国内首个地级市层面的合成生物专项政策后,杭州又一大动作。
据悉,杭州有合成生物相关企业26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7家,2023年实现产值250多亿元。
此次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力争到2026年,杭州合成生物制造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建成1个产业中试基地,3个特色园区,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到2026年,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达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00家。
提出了核心科技突破、平台能级提升、企业梯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
旨在将杭州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转化应用首选地、数智生物先行地、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发展新高地”。
万字行动计划 力争高质量发展
在相关文件及报道中,杭州在合成生物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有”:
一是有科研团队引领,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实力,逐步形成由郑裕国、谭蔚泓、曾安平等一批专家领衔的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注入原始动力;
二是有创新平台支撑,设立了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医用合成生物学中心、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大科研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有人才集聚优势,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领先,持续培育和招引合成生物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是有数实融合基础,依托杭州强大的数字经济基础,加快核酸、蛋白等生物分子“读、写、改”智能科学装置的研发,不断推动“生物科技+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而在具体的产业布局上,杭州提出了“两廊联动”,即城西科创和城东智造大走廊协同互进发展。
以西湖区为创新策源中心,以钱塘区和萧山区为制造核心承载区,以余杭区、临平区、拱墅区等区域为多元协同发展区的“一心双核多元”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即西湖区创新策源中心,依托西湖大学、浙江省微生物制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合成生物创新先导区。
“双核”即钱塘区、萧山区两个制造核心承载区,均位于城东制造大走廊,依托区内工业用地资源,为产业化项目落地提供保障,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示范区。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