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热门靶点新药市场格局
新靶点的开发始终是制药行业不懈努力的方向,每一个成功靶点的发现背后也凝结着数千个乃至数万个靶点的试错。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靶点的发现速度和数量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一个好的药物靶点的开发成功与否,不但要看能否获得优异的临床数据,也要依据其能否实现商业化价值。
2023年外资企业财报披露基本结束,各大热门靶点药物的销售额也基本披露完毕,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2023年,10大热门靶点新药的市场表现情况。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25款PD-(L)1抗体(包括双抗)获批上市,相较于2022年新增了3款创新药和1款改剂型新药。尽管竞争激烈,但全球市场规模依旧在新药王K药(Keytruda)的带动下稳步增长,已经超过466亿美元。
具体药物来看, K药一骑绝尘,包揽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O药(Opdivo)也在小步慢跑的姿势下终于冲进了百亿美元俱乐部。
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和Imfinzi(度伐利尤单抗)正在你追我赶中相互较劲,不过很明显看出Imfinzi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与前者之间的差距。
Imfinzi的高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一线治疗胆管癌(BTC)和一线治疗肝细胞癌(HCC)适应症批准。
不过罗氏也迎来了第2个杀手锏,其Tecentriq皮下注射剂已获英国药监局和欧盟委员会批准,与耗时30-60分钟的静脉输注相比,Tecentriq皮下注射大约仅需7分钟。
与此同时,BMS、默沙东也在开发其PD-1皮下注射剂型,有望在未来两三年上市,届时,PD-(L)1抗体的“第二战场”也将开辟。
放眼国内,目前仅信达的信迪利单抗和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披露了销售数据,分别达到3.93和5.37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信迪利珠单抗短期出海无望,不过治疗黑色素瘤和食管癌的注册性III期研究均纳入了欧美患者,未来能否叩开FDA大门需要耐心等待;替雷利珠单抗渐入佳境,凭12个中国获批适应症和在海外获批助力销售额稳定增长。3月14日,替雷利珠单抗成功获FDA批准上市,今年其有望在全球更多市场获批,版图扩展所向披靡。
GLP-1当下的热度丝毫不亚于10年前的PD-(L)1,甚至是更胜一筹;2023年,礼来和诺和诺
德两大霸主的重磅产品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替尔泊肽、利拉鲁肽占据了GLP-1类药物近乎100%的市场份额。
由GLP-1引爆的减肥风潮已席卷全球,千亿美元的市场蛋糕让制药企业分外眼红,几乎每一家巨头管线中都拥有GLP-1减肥药。2023年,罗氏以一笔超30亿美元的收购高调宣布入场减肥药市场,在一项项亮眼的临床数据释放后,辉瑞、安进和勃林格殷格翰逐渐出线。
俨然GLP-1赛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全球约有347款GLP-1R靶点相关新药在研,其中国内药企开发的药物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达到167个。未来GLP-1类药物是否会重蹈PD-(L)1的覆辙?在诺和诺德和礼来双雄争霸之下,其他玩家还能够攫得多少份额是眼下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
唯有差异化才是破局之路,改善GLP-1类药物的安全性、或是保证其主要减脂肪而不掉肌肉,长效化、多靶点化都已经成为下一波产品新的开发方向。
自免领域的市场规模仅次于肿瘤领域。2023年,全球自免业务收入TOP 10药企的自免产品收入合计达到近950亿美元。这其中,IL-23单抗类产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经统计全球已获批上市的5款IL-23靶向新药总销售额高达近220亿美元。
强生的乌司奴单抗凭先发优势占据“半壁江山”,也在2023年顺利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但其美国专利已于2023年9月到期,安进和仿制药巨头Teva的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已在美获批上市,Accord BioPharma的上市申请也已获FDA受理,有分析师预测到2024年Stelara的销售额可能缩水20亿美元。不过强生的接棒产品Tremfya(古塞奇尤单抗)也在稳步提高市场份额。
艾伯维的Skyrizi(瑞莎珠单抗)呈跳跃式增长态势,2024年有望跻身百亿美元俱乐部;整个自免赛道,连同IL-23赛道的激烈竞争也曾使礼来在Omvoh(mirikizumab)头对头临床研究结果优于司库奇尤单抗的情况下,依然放弃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的上市申请,转而开发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适应症;阿斯利康在去年6月同样因激烈的竞争终止了其IL-23单抗brazikumab的临床开发,针对CD适应症的IIb/III期INTREPID研究和UC适应症的II期EXPEDITION研究均因此被终止。
ADC药物的成功,特别是Enhertu(DS-8201)的横空出世,让HER2再次成为热门领域的竞争靶标,这一赛道的市场规模也出现了第二波增长,2023年全球总销售额达121.17亿美元。尽管Herceptin(曲妥珠单抗)、Perjeta(帕妥珠单抗)已日落黄昏,不过仍占据一定市场规模。
罗氏4款产品Perjeta、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Herceptin、Phesgo占据了77%的市场份额。Kadcyla已逐渐进入平台期,不过Phesgo作为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皮下注射制剂,5-8分钟即可完成皮下注射的便利性使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递增。
Enhertu持续在HER2实体瘤领域攻城略地,拿下了Kadcyla不曾攻克的HER2+胃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HER2+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HER2靶向药物的治疗上限。治疗边界的扩大也为其年销售额持续走高提供了强大的增长动力,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25.66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翻倍增长。
自全球首款BTK抑制剂上市已经过去了9个年头,对于创新药来说,其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趋于稳定。不过在这一赛道,中国创新药行业在2023年却迎来了令人激动的消息——中国首款10亿美元分子诞生了!
自从在头对头伊布替尼治疗CLL/SLL成人的ALPINE研究中达到优效性标准后,百悦泽(泽布替尼)的命运开始改变。与强生/艾伯维的Imbruvica市场逐渐萎缩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泽布替尼的销售额持续实现翻倍增长,2023年达到了13亿美元。
3月初,泽布替尼再下一城,获FDA批准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成为了首个且唯一一款获批5项肿瘤适应症,同时也是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滤泡性淋巴瘤的BTK抑制剂。作为Best-in-class产品,泽布替尼自然吸引了仿制药企业的目光。据了解,仿制药巨头山德士和MSN已向FDA提交了泽布替尼仿制药上市申请,而事实上泽布替尼的多项核心专利尚处于保护期内。作为回应,百济神州已于近日在新泽西对二者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2023年,礼来非共价BTK抑制剂Jaypirca(匹妥布替尼)连续两项适应症顺利获FDA加速批准上市,分别用于治疗经过包含BTK抑制剂在内、至少2线系统性疗法的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成人患者和CLL/SLL成人患者,可谓旗开得胜。虽然礼来未披露该款药物2023年的销售收入,不过作为唯一一款可逆BTK抑制剂,Jaypirca凭借克服耐药的差异化优势势必会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HR+/HER2-乳腺癌患者晚期一线、二线以及早期辅助治疗新标准,这也是这类药物自上市以来迅速获得医生患者认可并成长为重磅炸弹的主要原因。自首款药物上市以来,CDK4/6抑制剂的市场规模逐年攀升,2023年总销售额高达107.4亿美元。
与BTK抑制剂有着相同的故事版本,CDK4/6赛道的市场竞争格局也正在上演着后来者居上的戏码。First in class产品Ibrance(哌柏西利)凭先发优势,销售额在上市后多年遥遥领先于Verzenio(阿贝西利)和Kisqali(瑞波西利),不过由于在一线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PALOMA-2研究中OS未实现统计学显著性获益,再加上在早期乳腺癌成人患者辅助治疗的PALLAS和PENELOPE-B研究结果最终都为阴性,使其开疆扩土的脚步戛然而止。
阿贝西利凭在晚期患者一线、二线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早期患者中多项III期研究中的连连胜利使其近两年的销售额增势迅猛,在2023Q4已经反超哌柏西利(1
1.45亿美元 vs 11.18亿美元)。
瑞波西利虽开发速度略慢于阿贝西利,不过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III期研究也获得了成功,与阿贝西利间的较量还将继续。
IL-17A是继IL-12/23之后,自免领域的另一个黄金赛道,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79.2亿美元。目前全球上市的5款新药中,诺华的Cosentyx(司库奇尤单抗)和礼来的Taltz(依奇珠单抗)几乎占领了全部市场份额。
在皮下注射剂的基础上,2023年10月,Cosentyx的静脉注射剂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银屑病关节炎(PsA)、强直性脊柱炎(AS)和非放射学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诺华预计,Cosentyx在2024年将实现中至高个位数增长,其销售额峰值将达到70亿美元左右。
Taltz目前也正处于放量阶段,较2022年同比增长11%,由于适应症获批范围与Cosentyx几乎相同,两款产品竞争领域重叠也较为严重。
目前国内尚无国产IL-17A单抗获批,不过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和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均已申报上市,国产替代指日可待。
截至目前,全球共
有6款PARP抑制剂获批上市,市场规模达48.3亿美元,不过大部分份额被Lynparza(奥拉帕利)占据,阿斯利康和默沙东各自披露的销售额分别为28.11和11.99亿美元。尼拉帕利(再鼎/GSK)的全球销售额为8.22亿美元。其他产品销售额未见企业披露。
Lynparza(奥拉帕利)作为FDA批准的首个PARP抑制剂,除批准的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腹膜癌)、乳腺癌和胰腺癌之外,2020年又扩大到前列腺癌领域,如今,在与PD-1、HER2等免疫疗法联用中的潜力有望成为其销售额新的增长点;就在昨日,阿斯利康宣布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奥拉帕利III期DUO-E试验达到了多个关键次要终点。
GSK同样也在挖掘尼拉帕利联合其PD-1单抗Jemperli的潜力,去年12月,GSK宣布Jemperli联合Zejula可显著改善原发性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PFS。强生则开发了尼拉帕利/醋酸阿比特龙的复方(Akeega),该款药物于去年在欧盟实现全球首批,用于联合泼尼松或泼尼松龙一线治疗临床上无化疗指征且携带BRCA1/2突变(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年患者。
CGRP/CGRPR类拮抗剂是继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后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一类偏头痛新疗法,也开辟了偏头痛治疗新时代。
截至目前,全球已批准8款CGRP/CGRPR类偏头痛药物上市,包括4款CGRP/CGRPR单抗以及4款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其中辉瑞的Zavzpret(zavegepant)于去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CGRP受体拮抗剂鼻喷雾剂。
2023年CGRP/CGRPR类新药市场规模达到41亿美元。与很多靶向药市场份额相对集中不同的是,这7款CGRP/CGRPR类药物均各自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艾伯维和辉瑞显然是该赛道的顶级玩家,艾伯维2款已实现商业化药物Ubrelvy(8.15亿美元,+19.9%)、Qulipta(4.08亿美元,>100.0%)均有着不俗的商业表现,辉瑞则拥有Nurtec(瑞美吉泮)和Zavzpret两款商业化产品。
礼来、艾伯维、诺华等巨头都是这一赛道的玩家,未来该领域的竞争势必将越来越激烈。
2024年,有一款PCSK9靶向新药上市,为信达的托莱西单抗。不过PCSK9领域的竞争格局没有变化,除了托莱西单抗尚未公布销售收入外,另3款PCSK9 抑制剂在2023年达到了26.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安进Repatha(依洛尤单抗)市场份额占比依旧最高。
PCSK9抑制剂上市以来,市场规模扩大速度一直较慢,主要原因与最初开发的适应症人群相对较少,价格略高昂有关,随着这类药物在广泛高胆固醇血症(包括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人群中的运用,以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适应症的成功,将助力其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国产PCSK9 抑制剂随着信达托莱西单抗的上市也逐渐进入收获期,恒瑞的瑞卡西单抗、君实的昂戈瑞西单抗、康方生物的伊努西单抗均已递交了上市申请,预计今年会获批上市。
撰稿人 | 医药魔方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