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复星医药直接把其与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二期临床数据发在了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预印本平台,似乎是在喊话监管,让新款疫苗快速落地。
然而那几个月,mRNA的落地还是没有结果。
一方面,是国内药监机构终身责任制下,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疗法,需秉持的谨慎要比以前多得多;另一方面,是国内mRNA赛道里,产业链上的确还有不少的功课要弥补。比如上游以DNA质粒、各种体外转录酶等为代表的原材料合成,再比如中游的序列设计和递送系统,是当下mRNA商业化在含金量最高的一环,核心技术专利都在海外。
所以,即使获批后,mRNA的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落地。归根结底是,国内针对mRNA产业链,新冠后才有大范围工业化研究,短短两到三年的发展不足以孵化商业化产品。
一场疫情,暴露了国内制药产业在新型技术上的明显差距,但也给这些细分赛道的玩家提供了一个加速发展的窗口期。
新冠疫情释放了大量诊断原料和生物试剂的需求,给部分常年耕耘在生物试剂赛道的若干国产玩家一个现金流大幅补充的机会。也让这批公司在针对一些新的技术和方向,能够弯道超车。以mRNA上游原料举例,在体外转录酶上先后涌现了一批新晋国产玩家,比如蓝鹊生物、诺唯赞等。
而这其中,又属上市公司跑得快。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诺唯赞不断深耕酶原料产品,已经成功对200多种酶进行定向改造,一些核心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大规模的稳定制备,这对追求速度和稳定性的下游公司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据悉,为了保障原料供应链的持续放能,诺唯赞投产建立了酶原料GMP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计建设7条生产线车间、仓库、实验室、公用系统及附属危废处理系统。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稳定的生产平台,让这家公司成为上游试剂国产替代里的主力军。
因为起步晚,中国不少细分赛道里的产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的加速离不开这次疫情的催化。但能在一个行业里做深做精、定位高端,绝不只靠一两次窗口加速期那么简单,更需要的是长期在这个赛道里的深度积累。
2020年3月,知名生物医药服务巨头赛默飞(Thermo-Fisher)掏了103亿欧元收购了荷兰诊断与样品制备技术供应商凯杰(Qiagen);而前一年,另一家巨头丹纳赫,刚刚以214美元拿下GE的生物制药业务,涉及到大分子药物上游的仪器和耗材产品。
海外在生物试剂行业的大规模重组并购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持续整合,到如今基本已经形成以默克(Merck KgaA)、赛默飞(Thermo-Fisher)、丹纳赫(Danaher)、艾万拓(Avantor)等头部竞争格局。
然而,就在海外巨头林立的格局形成之时,国内的功能性蛋白行业才刚刚起步。
这背后是源于90年代末期国内新医改的启动,此前整个共和国的医疗体系很大程度上依赖赤脚医生这个行业。进入21世纪后,现代化的诊疗才慢慢走向台前,国内的体外诊断业务再加上科研领域对各种试剂的需求,慢慢孵化出一系列分子类生物试剂本土公司。
诺唯赞就是其中的有代表性的一家:借着国内对整个生命科学赛道的投入不断增加,分别从科研和医疗两块切入,并不断优化自身业务和产品线,积累一批技术平台和稳定客户之后,开始逐渐向药物、疫苗领域延伸。
据华安证券统计,到 2024 年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840 亿元美元。国内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整、技术逐步突破,预期到 2024 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95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8%。
而随着整个生物试剂赛道一直备受市场青睐,这批国产玩家们,也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期。而当这批国产主力军的规模开始变大后,业务也从原来的诊断试剂产品,也向着更前端的原料延伸。前文提到的mRNA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酶原料,就属于其中的一种。
原料的发展也受益于整个生物试剂行业的高增速,2019-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在19.4%,但其中大部分是进口产品份额。随着国内企业逐渐跟上,并且,在制造强国和供应链自主性的两大话语体系之下,这个速度短期内还会继续上升,华安证券预计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3.3%。
高增速之让企业能够在品种数量和各种原料的性能上不断精进,特别是对于mRNA这样的新兴市场,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商业化时间节点几乎同步,这也使得国内这批缺少历史积累的后来者能够在技术上和全球巨头几乎站在同一水平线。
但决定一家原料生产公司的,绝不仅仅只靠技术这一个方面。
对于生命科学上游赛道,东亚地区能够在短期内赶英超美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东亚人更卷。
因为对于生命科学这种各个环节都需要连续性工作的行业,在技术相当的情况下,谁能够在服务能力和响应速度上更甚一筹,谁便能够脱颖而出。这点相比海外晚上12点后的邮件基本不回,中国人的服务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这背后折射的是的工业用户,需求都是定制化的,并且规模大,对价格敏感,对稳定性、后期技术支持服务要求都更高。To B端的生意都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还是以mRNA疫苗举例。
在整个 mRNA 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为专利以及特异性等问题,各种硬件投入成本较高,用到的各种原材料和设备都需要具备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才能实现产品的商业化。
也因此,Moderna一开始就与全球最大CDMO公司Lonza签订为期十年的战略协议,为的就是提前绑定期全球范围内的工厂产能建设能力;此外,与BioNTech合作的 Novartis也表示将再投资 470 万美元用于新建工厂当中。因为在当下,生产产能作为一种资源,谁提前拿到谁就能更好的商业化。
所以,反馈到上游的mRNA里各种酶原料供应公司,产能同样是很大一块瓶颈。
然而,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产品的生产质量、生产速度和成本等方面。反应到相关试剂生产公司上面,就是三个方面的能力:1)稳定、高品质的供应能力;2)高标准GMP生产及注册能力;3)mRNA一体化技术平台延展。
而另一边,据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国内mRNA在国内即将落地,相关的法规也会逐渐完善,因此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产品相关杂质的检测要求也将逐步提高。随着mRNA药物新治疗场景的开发,绕不开剂量的提升,进而对于mRNA原料的杂质残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诺唯赞目前新规划了可满足年产20亿剂mRNA疫苗的原料需求。生产所用重点先进设备包括配液系统、发酵系统、层析系统、分离系统等,均配置行业内顶级专业的高端装备,而且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保证了原料生产供应的连续性和供给稳定性。整个生产工艺采用无动物源,无氨苄青霉素生产,可以满足国内外mRNA疫苗企业对原料的质量要求。
此外,想要在进口企业占据绝对优势的生物试剂行业突围,国内企业必须在产品性价比、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建立优势。诺唯赞建立起一支超过600人的生物试剂直销团队,分布在江苏、上海、北京 等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地区,能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而大量的数据和差异性问题解决经验,能让公司更好的去服务下游客户。
据华安证券预测,2022年,诺唯赞的生物试剂业务贡献接近9个亿的收入(剔除新冠业务),同比增长达到58.3%。高速的增长,是其触及到mRNA这样的新兴赛道能够快速切入的原因,而以mRNA为代表新兴技术,也将不断释放更多高标准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需求。
这种原料与终端客户在研发生产质量的螺旋上升,也使得该细分方向上公司的竞争壁垒也不断提高。
在整个mRNA疫苗产业链中,酶是整个价值链中最高的一个环节。
而酶作为诺唯赞的“看家业务”,是一个技术壁垒并不低的赛道。从酶的获取,再到筛选、改造,最终形成客户所需的产品,中间需要历经15-18个月。等到产品出来后,放大生产又是一个难题。诺唯赞能很快去参与到mRNA这块新兴市场的角逐中,也得益于诺唯赞长时间以来不间断的研发投入。
目前,公司已从线性化模板制备技术到mRNA原液,酶法和化学加帽两种技术路线积累了100多条不同序列的开发经验,10多条mRNA的工艺开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克级mRNA制备工艺以及完备的mRNA质量分析平台。
基于过去在该领域的积累,再加上新冠疫情带来的催化,诺唯赞在传统的原料业务上做出更新的探索——从线性化模板制备制备,到体外转录,到测试、纯化,再到放大生产……能够帮助客户从零开始2个月快速搭建mRNA平台,向mRNA生产全流程解决方案推进。
中国整个医药产业起步要晚于欧美至少三十年,此前,一款新药在中国和欧美仅“上市”就差着五到七年,而到“大规模应用”这一层面,更是隔了十年以上。
中国的药品研发以及审批在不断追赶,目前 “海内外上市时间差”几乎已经做到维持在三年以内。而大规模应用取决于生产端,也在同步追赶中,mRNA疫苗这样一个全球新领域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
这背后离不开以诺唯赞为代表的各类原料生产和服务公司,未来它们将继续在相关产业链上继续深耕。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28
2024-08-1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中医药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转型,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当下制药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与中药制剂非常紧密相关的生产设备,其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也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翰林航宇”)近年来开展的智能化工程,阐述了对中药制剂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张士威、张磊、池明芳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