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体外溶出方法已经作为评价制剂质量一致(当制剂研发过程中,发生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生产处方与工艺变更,制剂溶出一致性,可以保证治疗质量的一致性。),保证批次间质量不发生变化,甚至指导创新药制剂研发(一般情况下,创新药开发过程中,溶出度最大化作为追求,进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释放与吸收,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暴露量,进而可以考察创新药在患者中的疗效)。如何开发出稳健的溶出方法,在创新药开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介绍如何去开发溶出方法的文章不胜枚举,而滤膜吸附作为溶出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却鲜有人去介绍。不同时间点的溶出液溶解不同量原料药,其中亦包含难以溶解的辅料。包含难溶性颗粒的溶出液是不能直接进高效液相色谱去检测的,即使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去检测,难溶性颗粒也会导致检测基线不稳定,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重现性。这个时候,通常会使用滤膜过滤其溶出液。
那么就牵涉到滤膜的选择性问题。一般滤膜可以分为水膜系和有机膜系。水膜系可以过滤水性介质,过滤有机溶剂易于造成滤膜溶解,介质中会增加不必要的杂质。有机膜系作为疏水的滤膜,一般过滤有机溶剂,当然可以也可以用于水性介质的过滤,只是在过滤水性介质的时候,会有吃力感觉。所以如果水膜满足过滤要求,还是建议用水膜。
水膜系滤膜中具有不同的孔径,一般为0.22μm、0.45μm和0.8μm。以前在学校养细胞的时候,通常会使用0.22μm的膜去过滤PBS和细胞培养液,制备无菌溶液。0.8μm少用。目前在制剂溶出开发中,多见0.45μm,可以过滤去难溶性的颗粒,满足液相以及紫外检测的需要,对于特殊的检测仪器可能要对溶液中的颗粒大小要求更加严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议在研发过程中,使用同一厂家的滤膜,毕竟不能决定每个厂家的质量标准是否一致,生产的滤膜的质量是否有差异。
当我们选择多个不同材质的0.45μm的水系滤膜,就可以开展滤膜吸附研究了。有的制剂研究工作者通过制备原料药的溶液,然后原料药溶液过膜与离心,比较这两种处理所带来的差异,去判断药物的吸附情况。还有研发人员通过制备原料药与空白全辅料(制剂处方中可能用到的全部辅料)的混和溶液,混和溶液通过过滤与离心处理,比较这两种处理方式对溶出液所造成的差异,进而判断药物的吸附情况。
无论上述操作方法对错与否,我们不妨从滤膜过滤的原理以及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去探究一下。一般情况下,滤膜主要是通过孔径的大小来限制溶液通过的。难溶性颗粒大于滤膜控制,将被滤膜拒之门外。滤膜的表面化学官能团与原料药间的作用力亦影响着药物的通过。当药物以及辅料分散在溶出介质中,辅料特别是具有酸碱性辅料,将会影响溶出介质的pH大小,进而影响原料药在溶液中的电荷情况,最终影响药物与滤膜的作用力,抑制药物吸附滤膜或增加药物与滤膜的作用力。在USP1092中介绍到,过滤器的选择是根据评价过程中溶出程序开发的早期阶段,在后期试验中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比如药品或成分的变化以及辅料质量的变化(微晶纤维素粒径的改变)。这句话也就表明了,辅料对于滤膜吸附的重要影响,在制剂开发过程中,关注处方变化,同时需要验证滤膜吸附试验是否匹配新的处方;同时,也表明我们在滤膜吸附实验中使用空白全辅料似乎不能代替处方中辅料对于原料药的影响。建议在处方尚未确定之前,可以离心处理溶出液,避免多次开发的麻烦。
当我们确定制剂开发处方,使用原料药与处方量辅料配制混和溶液,当然我们可以平行配制原料药溶液。两种溶液分别通过离心与过滤滤膜才处理。通过比对,两种溶液吸附情况,探究辅料是否对于原料吸附有影响。当然,实际实验中,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原料药与处方量辅料配制混和溶液,分别离心与过膜处理即可。
我们通常会比较通过滤膜0、3、7ml的出液与离心处理的溶出液的差异,进而判断通过多少溶出液后,滤膜达到饱和。
溶出试验时,会采用不同的取样时间点,开始的几个点制剂一般难以溶出完全,溶出液中药物浓度也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溶出液浓度越高,滤膜越快达到饱和。滤膜吸附实验中所采用的溶出液浓度应该囊括最低与最高溶出量所对应的溶出液浓度。一般情况,可以根据前期研究,制剂溶出情况,来确定最低溶出量与最高溶出量,具体范围可以稍微往外扩延。
溶出方法的开发在制剂研究中不可被取代,滤膜吸附试验虽然在溶出开发过程中微不足道,但是其试验科学性亦决定我们溶出数据准确性与可信性。滤膜吸附试验,不应该成为溶出的开发中被严重忽略的一环,逐步重视其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加强对于吸附机理的探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将不胜美哉!
1(USP1092)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
2 溶出曲线研究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滤膜吸附性验证
3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END
撰稿人 | 木下土
责任编辑 | 胡静
审核人 | 何发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