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过程
第1阶段:1860s-1960s
随着生理学和化学工业的兴起而诞生化学合成药物有明确的结构和治疗效果药物发现主要依靠经验。代表∶抗生素、盘尼西林。
第2阶段:1960s-1990s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兴起,针对特定病理、生物机制和生理效应而开发的化学药物。有明确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可针对病因寻找新药。代表:抗炎药,诺氟沙星。
第3阶段:21世纪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深入到基因层面,可针对—个生物机理相对明确的“靶点”,筛选得到可以调节该靶点的化合物,进开发出的化学成药物。药物有明确的结构、作用靶点和机理,可针对靶点开发新药。代表:伊马替尼(格列卫)。
小分子创新药研发流程
小分子创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申报资料基本要求
(NMPA《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技术指南》2018年第16号)
小分子创新药临床试验(IND)申报要点
小分子靶向创新药技术原理与分类
按照其靶点类型和作用机理,已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可分为激酶类抑制剂、表观遗传类抑制剂和蛋白酶体类抑制剂三种。
1、激酶类抑制剂
蛋白激酶的失调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极大的相关性,是最为广泛的疾病治疗靶点,已有大量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被报道。已上市的小分子创新药物中,80%以上是激酶类抑制剂。包括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丝氨酸/色氨酸激酶抑制剂三个类别。
2、蛋白酶体类抑制剂
蛋白酶体是一种大型的多催化酶复合物,在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负责人类细胞中超过80%的蛋白质降解。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在细胞存活、信号转导、DNA修复和抗原呈递等多个维持细胞蛋白稳态和调节许多生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UPS的功能障碍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
3、表观遗传抑制剂
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在不改变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受到各种化学修饰酶和识别蛋白的严格调控。
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与肿瘤、免疫性疾病和许多罕见疾病等密切相关。虽然许多表观遗传调控蛋白已被确定为潜在的疾病靶点,但目前批准临床使用的表观遗传药物较少,可能是未来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的方向。
在生物大分子药物快速崛起的当下,小分子药物虽受冲击但仍是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2021年全球药企财报显示,销量前十的药物中除去两款新冠疫苗,小分子药物仍占据半壁江山。
小分子药物主要是指化学合成药物,是由化学合成或从自然物质提纯而来。小分子药物具有使用广泛、理论成熟等优势,在常用药物中占据98%。本文梳理小分子创新药IND申报要点,以供参考。
由于药品创新研发具有投入多、周期长及风险高等特点,过去,我国的医药行业一开始是以仿制药物为主,伴随着创新药审批、医保加强控费等政策出台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创新药市场化提速,创新药在医药市场结构的比重逐渐加大,我国也正在经历“仿制药-难仿药-同类最佳-同类首创”的转变与突破。
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2021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从1178亿美元增长到14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42%。中国创新药前景巨大,占医药市场的比重将明显提升。预计2022年中国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484亿元
图1 2017-2021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
本文参考资料:
1.NMPA《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技术指南》2018年第16号
2.《化学药品创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药学共性问题相关技术要求》
3.《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25-01-23
2025-02-12
2025-02-27
2025-01-22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14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制药领域,固体制剂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及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等。作为压片机市场中的领导者,菲特正在进行战略升级 - 以粉末配方和固体制剂工艺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新定位,服务制药、营养品和化工行业。凭借全球资源、先进技术和深厚经验,菲特将为客户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客户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携手客户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邵丽竹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