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基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一些自身无法合成的化合物,即生长因子。
例如:高氏一号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制作:在烧杯中加水95毫升,加热至沸腾,取可溶性溶粉2克,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倒入沸水中和匀。再称取其它药品,陆续加入烧杯内(待一种药品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药品)。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失水,调pH值至7.2~7.4。分装后,高压蒸汽灭菌。本培养基常用于培养放线菌。
例如:肉汁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的制作:取新鲜牛肉500克,去净脂肪、筋腱后,绞碎或剁碎,加水1000毫升浸泡,15℃下放置12小时或50℃下放置半小时。用纱布将肉汁过滤,补足失水。向肉汁中加入蛋白胨和食盐。将肉汁加热,放入苏打(碳酸钠)至红色,调整pH值。分装,高压蒸汽灭菌。将上述已灭菌的培养基用棉花滤去凝集的蛋白质,制成液体培养基,如需制成固体培养基,可在每100毫升液体中加入2克琼脂,加热溶化后,分装,再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细菌。
例如: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培养基的制作:称取新鲜黄豆芽100克,放入烧杯中,加1000毫升水,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补足失水。再加葡萄糖(或蔗糖)50克,琼脂15克,加热至融化,补足失水。分装,加棉塞,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霉菌。
为满足生物产品的生产需求,必须支持高密度细胞的生存,促进生物产品的合成和细胞外运输。培养基的制备程序不同类型培养基制备的程序也不尽相同。培养基按状态分有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培养基需要完成以下十个主要步骤:选择配方、记录制备、称重成分配料、配制溶液、调整成分,矫正pH、澄清过滤、分装、灭菌及检定等,过程中要要注意培养基的温度,各类营养物质的浓度的比例, PH值,用水和营养液配置,要注意碳源和氮源的浓度的比例。
为了使菌能正常生长发育,培养基除了必须有足够的碳、氮营养外,还应注意碳与氮的比例(碳氮比,C/N)。这样既能保证营养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要,也能保证生殖生长的顺利进行。例如,巴西蘑菇培养料适宜的碳氮比(C/N)为28~30∶1,含氮量1.4%~1.6%,投料量30~35千克/米²。
1.选择培养基配方:同一种培养基,其表达方式往往存在着差异。所以,除了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方法的规定编制之外,我们一般应尽可能收集有关数据,加以比较和核对,然后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和记录数据来源
2.记录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制备记录包括培养基的名称、配方及其来源、pH值、灭菌温度、时间、配制日期、制备人等,并且要复印记录和保存原始记录备查。对副本的记录应该和培养基一起保存,以防出现混乱。
3.称重培养基的成分配料:培养基成分要准确称量,并注意防止混淆。每一种成分称量完毕后,都要在分装的一面打上记号,然后将分装的药物一起放在左边。每一个成分称量完之后,都会向右移动。全部称量完毕,应再次检查。按培养基处方准确称取各种成分,先在三角烧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各种成分,以防蛋白胨等粘附于瓶底,然后再以剩余的水冲洗瓶壁。
4.配制溶液: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对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5.调整培养基成分:介质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应该是化学纯品,铜锅或铁锅易导致铜、铁混入培养基,使细菌难以繁殖。用不锈钢锅加热溶解较为适宜。将各种成分混匀于水中,*以流通蒸汽溶化半小时,如在电炉上溶化应随时搅拌,如有琼脂成分时geng应注意防止外溢。溶化完毕,补足失去的水分。溶解于水的锅子,可用温水加热,随时搅拌,防止结焦。若发现结焦,则不能使用介质,需重新调配。在溶解大多数固体成分之后,用少量热将其全部溶解,直到沸腾。
6.调整培养基的pH值:由于加热消毒过程中培养基的 pH值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在培养基组分完全溶解后,调整 pH值。用pH试纸(或pH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值为止。举例来说,牛肉汁的 pH值下降了0.2左右,而肠浸出物的 pH值则明显上升。所以,在这一步中,操作者要注重不断探索经验,掌握培养基的最终 pH值,保证培养基的质量。pH测定,取与标准管同口径的试管(通常用华氏试管)3支,于第1、3管各加入欲测定pH的的培养基5ml,并于第1管中加入0.2g/L的酚红0.25ml作为测定管,混匀于第2管加入蒸馏水5ml,第4管为pH标准比色管。pH的校正,若测定管过酸或过碱可用0.1mol/L氢氧-化钠或0.1mol/L盐酸溶液矫正,直至颜色与标准管相同为止,加碱或加酸时要精-确缓慢,每加1滴后要充分混匀,比色后再加第2滴(有时仅加半滴)准确记录加入的量。计算,设5ml培养基矫正pH至7.4时需0.1mol/L氢氧-化钠0.15ml,现有培养基4990ml,需加氢氧-化钠的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5∶4990=0.15∶X X=0.15×4990/5=149.7(ml),如将此0.1mol/L的氢氧-化钠改用1mol/L的氢氧-化钠时,则需14.9ml即可。在调整 pH值后,要将其煮沸几分钟,以利于培养基沉淀。
7. 过滤澄清: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培养基配制后一般都有沉渣或混浊出现,需过滤成清晰透明后方可使用,常用的过滤方法如下:液体培养基必须清晰,以便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常用滤纸过滤,亦可在加热前加入用水稀释的鸡蛋白(1000ml培养基用1个鸡蛋白)在100℃加热后保持60~70℃40~60分钟,使其不溶性物质附于凝固的蛋白上而沉淀,然后再用虹吸法吸出上清液或以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如系琼脂培养基,于加热融化后需趁热以绒布或两层纱布中夹脱脂棉过滤;亦可用自然沉淀法,即将琼脂培养基盛人铝锅或广口搪瓷容器内,以高压(103.43kPa)蒸汽融化15分钟后,静置高压锅内过夜,次日将琼脂倾出,用刀将底部沉渣切去,再融化即可收清晰的琼脂培养基。
8. 分装与加塞/包扎: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分装完毕后,需要用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脱脂棉吸水使塞无法使用。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姆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1个长棒形的棉塞。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
9. 灭菌:不同成分、性质的培养基,可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灭菌的温度与时间随种类及数量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少量分装时高压(103.43kPa)灭菌15分钟即可,分装量较大时,可高压(103.43kPa)灭菌30分钟,含糖的培养基高压(55.16kPa)灭菌15分钟。以免糖类被破坏。某些畏热成分,如糖类,应另行配成20%或更高的浓液,以过滤或间歇灭菌法消毒,以后再用无菌操作技术、定量加于培养基。明胶培养基亦应用较低温度灭菌。血液、体液和抗生素等则应以无菌操作技术抽取和加入于经冷却约50°C左右的培养基中。琼脂斜面培养基应在灭菌后立即取出,冷至55℃-60℃时,摆置成适当斜面,待其自然凝固。
10.检定保存: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最好能放于普通冰箱内。每批制成后须经检定方可使用,检定时将培养基放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后,证明无菌,同时用已知菌种检查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及生化反应情况,符合要求者方可使用。制好的培养基,不宜保存过久,以少量勤做为宜。每批应注明名称,分装量,制作日期等,放在4℃冰箱内备用。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倾注的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3天。每批培养基均必须附有该批培养基制备记录副页或明显标签。
制作培养基是生物制药的基础步骤,以上十步是制作培养基的主要步骤。制作培养基容易,但制作契合的培养基则并不容易。配置培养基需要注意诸多问题,例如:
1、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2、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及合适配比,保持合适渗透压。
3、 将培养基的 pH 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以利于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代谢产物的积累。
4、要注意各种原料的配比,每种培养基的配比合适的配比,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5、如需要加热的时候注意时间的把握。
随着AI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制作培养基得到了质的飞跃,快速开发定制化培养基的设想逐步成为现实。
本文来源于制药人职场加油站
2024-08-17
2024-09-02
2024-08-09
2024-08-06
2024-08-19
2024-08-15
2024-08-28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开发及验证。通过采用薄膜过滤法,使用1mol·L-1硫酸镁溶液对样品及所用培养基进行处理,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进行冲洗,有效地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得出的结论为采用 1 mol·L-1 硫酸镁溶液及 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 0.1% 组氨酸、0.3% 卵磷脂和 3% 吐温 80)可以有效地消除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抑菌性能,可以将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甲苯磺酸奥马环素的无菌方法验证。
作者:印萍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