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测定的原理及使用的方法网上都有介绍,但溶剂选择却很少有人提过,这里就说说药典中测定水分所使用的溶剂的类型。选择的溶剂需要满足两点,一是对药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制剂中不一定完全溶解所有辅料,但主成分的溶解性必然是较好),二是对测定结果不影响(不干扰)。如果仅仅是选择一种溶剂能将样品溶解即可,那么会显得有些草率,毕竟甲醇在水分测定中除充当溶剂外,也参与反应。当甲醇含量(比例)过低时,可能出现卡尔费休反应变慢的现象(有文献介绍甲醇与某些溶剂混合时,不同的比例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类型一:甲醇+其他溶剂,甲醇溶解效果不好,借助溶
1、常见甲醇+助溶
如头孢地尼,就采用甲酰胺:甲醇(2:1)溶解,因该物质在甲醇中不溶。如乳酸亚铁中就有加甲酰胺:甲醇以及纯无水甲醇结果的对比,得出单独的无水甲醇所测结果就偏低,而加混合溶剂结果正常(原因是样品溶解低所致)!,甲酰胺跟甲醇搭配在药典中比较常见,适用于极性较大或离子型化合物。
2、无水甲醇-某醇
适用于动植物油脂类,药典中大豆油的无水甲醇-葵醇(1:1),因水包裹在大豆油中,借由葵醇“桥梁”作用使反应得以完全。
3、甲醇-三氯甲烷(1:1)
因在甲醇中溶解比较差,因此加入溶解相对较好的三氯甲烷,之所以单独列出因为在药典中有个品种操作比较“另类”,如丙酸氟替卡松,每次测完就更换溶剂,以免影响后续滴定!
类型二:无甲醇类型
此类型少,在2015年版药典中,对于辅酶Q10中水分采用三氯甲烷作为溶剂,该药品在甲醇或乙醇中溶解比较差,但是在三氯甲烷中比较好溶,估计是为了增溶才选三氯甲烷,但了解水分滴定机理的同仁应该知道,甲醇不仅仅只是一种溶媒,还扮演着反应参与者的角色(所以为啥很多药品中都使用醇就是这个道理),在2020年版的药典中却删除水分检测,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无醇条件下,水分测定结果不是很稳定所致。
类型三:代替醇+(或)其他溶剂
我们知道在整个水分测定中,溶剂不能干扰影响检测结果,而在某个条件下,甲醇可能会发生反应导致结果出问题(某些抗生素类/缩合反应),这就需要替换其他的醇类,再加上其他溶剂作为滴定的体系,比如头孢西丁钠中乙二醇:吡啶(3:1),而吡啶的加入作为碱剂,而乙二醇与甲醇有不一样的溶解性能外,其高沸点及低活性特点,也适合高温下及溶解性较差的粘稠物等。常用的醇类除乙二醇外还有乙醇、异丙醇等!
当然,也有一些采用乙醇替代甲醇作为溶剂,主要是乙醇配制卡尔费休试剂时,其稳定性比甲醇好,再加上低毒性优点。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