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并于4月9日生效。
特朗普表示,美国并不生产自己的药品和其他改善健康的产品。美国支付药品的价格往往比有药品生产的国家高出很多倍。特朗普认为,一旦对药品征收关税,制药公司将在美国开设工厂,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市场”。
受关税消息影响,4月9日生物医药股集体大跌。其中,再鼎医药、百济神州跌超9%,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跌7.6%,君实生物、药明生物、复宏汉霖跌超6%,金斯瑞生物科技、泰格医药、康方生物皆下挫。
美国不一定是“最大的市场”
但必然是输家之一
上周,特朗普宣布针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广泛关税未涉及药品,但他表示药品将面临单独的关税。
欧洲制药公司当地时间8日已在与欧洲委员会主席的会议上警告称,美国的关税将加速该行业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趋势。制药行业贸易游说组织EFPIA(其成员包括欧洲制药巨头拜耳、诺华、诺和诺德等)表示,它已呼吁欧盟主席推动“迅速而根本性的行动”,以减轻向美国“外流的风险”。
不难看出,特朗普加关税的一个大目的,就是增加政府收入。特朗普表面上以“国家安全”和“产业回流”为名,实则折射出美国对全球供应链的焦虑与矛盾。
从2025年3月宣布“对等关税”框架,到4月明确将药品纳入征税范围,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倒逼制造业回流。
数据显示,美国每年进口药品规模高达1760亿美元,其中60亿美元来自中国,涵盖抗生素等基础药物。然而,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也暴露了美国医药产业的深层矛盾。
一方面,其创新药研发依赖全球分工;另一方面,基础药品生产空心化已威胁到供应链安全。对此,欧洲制药联盟EFPIA所曾警告,关税可能加速产业外流而非回流,因为“制药商需要5-10年、20亿美元才能在美国新建符合监管标准的生产线”。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将医药产业纳入地缘政治棋盘。通过将赫德岛等无人区纳入征税名单,暴露出其遏制跨国供应链迂回策略的意图。但这种“精准打击”恰恰暴露了全球化时代的治理悖论。
目前两国已形成“美国创新-中国生产”的共生格局,任何单边割裂都将导致“成本层层转嫁,最终由美国医保体系买单”。
4月8日,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重要报告和行动计划,称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应对来自中国的生物技术挑战。该委员会表示: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生物技术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而现在,美国已经危险地落后于中国。
委员会表示,尽管美国的优势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撼动的,但中国最近在核心生物技术能力方面取得的成功,包括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和生物制造,表明中国可能很快就会超越美国。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也在4月8日警告称,由于美国政府对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美国经济现在正在走向衰退,可能导致200万美国人失业。
另外,根据摩根大通基于市场的经济衰退指标仪表盘,在最近的抛售中遭受重创的罗素2000指数目前反映出的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达79%。
02
中国药企,时机已到!
如今,美国试图用20世纪的经济工具解决21世纪的产业链问题,反而会加速了多极供应链的形成。欧洲药企已开始增加美国本土产能,但这只是将依赖从中国转向欧洲;而中国药企通过技术升级,正在打破“原料供应商”的刻板定位。
对中国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企业而言,关税冲击呈现出复杂的多面性。
短期来看,直接出口美国的原料药面临34%的叠加关税压力,迫使部分企业转向东南亚设厂“曲线出口”。但这种策略很快遭遇特朗普政策的精准狙击,因为泰国、越南等转口国同样被加征36%-46%关税,堵死了传统规避路径。
不过,这种“阻击战”反而凸显了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一直以来,美国90%的仿制药依赖进口,而印度等生产国的关键原料(KSM)80%-90%来自中国。即便关税推高成本,美国仍无法切断与中国供应商的联系,因为根本没有替代选项。
更深层的博弈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药企近年来通过“双通道”战略,既维持对美出口,又开拓欧洲及“一带一路”市场。当关税倒逼部分低附加值产能外迁时,头部企业反而加速向制剂、生物药等高阶领域转型。
这种分化也证实了此前波士顿大学教授塔尔·格罗斯的观察:“关税像筛子,留下的将是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美国医保体系对低价药的刚性需求,使得中国原料药的成本优势在关税压力下依然具有议价空间。
毕竟对美国最贫困人群而言,50美分的涨价就可能使其放弃用药。
有机构表示,市场对于关税对医药板块的影响存在过度担忧、目前超跌严重,但情绪波动或许将在短期内持续。考虑到下半年医保丙类目录等利好政策有望正式落地、板块回调后估值仍处历史低位。
总结: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真正受损的或许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历史经验表明,医药产业的韧性不在于关税壁垒的高度,而在于能否建立多元、开放的创新生态。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短暂提振政治声量,但解决不了美国医药产业空心化的根本症结,反而为中国药企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战略机遇。
新康界
邵丽竹
何发
2025-02-12
2025-02-27
2025-04-10
2025-02-03
2025-02-05
2025-02-14
2025-02-0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揭示其对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积极影响。数字化转型理论为医药供应链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在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中,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协同、预测与决策支持、智能物流等方面。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强化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还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运营成本。本文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医药商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药供应链将更趋向于智能化和个性化,企业需持续跟进技术进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韦颖、厉欢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