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过量不溶性微粒的粉针剂在临床中具有较大危害性,可造成患者微循环堵塞,进而产生堵塞部位的损伤或坏死,并对心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过滤介质孔径为15μm,无法对更为细小的不溶性颗粒进行截留。因此造成了输液不良反应概率较高,需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合理优化。
Part.0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水解蛋白粉及氯化钠粉中含有一定量的钙盐、镁盐等,可在空气中与CO形成CO2,并在药液灭菌后形成肉眼可见物。另外由于葡萄糖粉中具有一定的铁、钙、蛋白等,药物灭菌后会产生絮状物漂浮在药液中。在药液配制环节,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规范性是药物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又一来源。
Part.02
无菌粉针剂生产中对不溶性微粒的控制措施
2.1
公用生产空间对不溶性微粒的控制措施
2.1.1 无菌生产车间设计规范
无菌生产车间设计主要应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等要求,严格按照厂房建设标准进行相关设计。生产区域中要设置专业的称量间,要保证其与生产区域的洁净级别相等。生产车间整体环境要保持良好的清洁度,并设置出人流及物流通道。生产物料在传递或运输过程中,不应穿过洁净级别较低的区域,并在传递时采取严格的防菌措施。要保持洁净室中各部位的平整性,并避免产生缝隙或者脱落的情况。要定期进行除尘工作,并在必要时采取消毒措施。对于药品生产中所采用的设备、容器等,要确保其适用性,避免药液与容器发生化学反应。洁净水处理系统设计应符合无菌粉针剂生产实际,将不溶性微粒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1.2 无菌生产车间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室内空气质量是影响生产车间无菌化的重要方面,应采取空气过滤器进行室内空气清洁。空气过滤器主要包括初效、中效、高效三种不同形式,要依据洁净室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无菌生产车间中要采取措施减少气体涡流的产生,并利用回流气流将灰尘排放到室外,保证气流方向与灰尘重力沉降方向的一致性。
2.1.3 纯化水系统设计规范
纯化水系统设计主要应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制造标准、中国药典及环保法规等。纯化水系统设计的参数要求为:在25℃连续运转的情况下,产水电导稳定≤5.1 us/cm,产水TOC≤500 ppb,产水微生物≤100 CFU/ml。在进行纯化水系统设计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减少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保证纯化水不被污染。在进行纯化水的制备过程中,要采用蒸馏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方式。
2.2
更衣操作流程
更衣操作是影响不溶性微粒控制的关键步骤,要定期开展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并要及时验证操作流程的适用性。更衣操作流程为:操作人员到岗后,要首先进入到第一更衣室,换好拖鞋及工作服并洗手;进入第二更衣室,换好拖鞋,采取由上至下的顺序穿好无菌服,佩戴好口罩,换无菌室专用拖鞋,并将双手进行消毒处理,进入风淋室进行风淋。风淋结束后通过无菌通道进入到无菌室内。通过各个环节的综合控制,可将不溶性微粒控制在最低限度。
2.3
消毒液
应用于无菌区的消毒液要在过滤后方可投入到使用中,消毒液过滤系统主要由配制罐、计量罐、输送泵、过滤器、管道等组成。消毒液过滤系统中的各个罐体应采用快开法兰耐压式人孔,罐体清洗球保证能够做到360°旋转。为做好防爆工作,消毒液配制及计量罐应采用差压式液位传感器、双金属温度计,过滤器采用快装套筒式316L过滤器,并用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
2.4
器具及设备
无菌粉针剂生产中会应用到较多的器具及设备,为使其易于清洗并确保无菌化控制,对于直接接触生产原料及成品的设备、管道、容器均应采用316L不锈钢,并将其进行钝化处理。器具及设备在使用前及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彻底清洗,利用注射用水反复进行漂洗,并做好灭菌。各设备或器具的清洁方法均要做验证,确保所用方法的可靠性。
Part.03
结 语
无菌粉针剂生产中较易产生不溶性微粒,需从多个环节强化对药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对不溶性微粒的来源进行分析,并依据来源不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将不溶性微粒的含量降至最低限度,使药品质量得以提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侯立波.对无菌粉针剂生产中不溶性微粒控制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2(33):53-53.
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
邵丽竹
何发
2024-09-23
2024-09-27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2024-09-19
能源是制造业的命脉,成本占比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制造业运营的核心,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与环境的负担。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并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企业迫切需要降低能源消耗,推进能源管理工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提高组织能源效率和加强碳排放控制这些关键领域加大努力,不仅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还能为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益处,预计每年可节省成本超过 3.2 万亿美元。
作者:鲍德宪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