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济神州:从研发到出海一路领跑,距离上岸仅一步之遥
由于出海门槛高、流程长,本地化布局成本大,目前国内能直接出海的新药很少,百济神州属于样本范例,真正做到了产品适应症本土化、打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同时在研产销的本土化也做得相当成功。其
抗癌药泽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后上市,目前在共计70个市场获批,公司自建了超过3700人的国际商业化团队来覆盖全球药物市场,其中500多人在北美和欧洲。同时,通过关联公司或经销商,将商业化能力拓展到亚太、拉美和中东地区。
一路领跑的百济神州,2024年上半年营收16.81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产品收入为16.68亿美元(同比增长73%),而归母净亏损大幅缩小为28.77亿元(同比收窄44.87%),
据相关预测,
公司的盈亏平衡将在2024年四季度或2025年一季度实现,距离上岸仅一步之遥。
百济神州研发管线 来源:百济神州官网
百济神州主要以两款产品来贡献销售额,分别是专注血液疾病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以及PD-1替雷利珠单抗,营收的不断增加来源于二者适应症的不断拓展,如上半年泽布替尼在欧美获批FL适应症。
2024Q2产品收入9.21亿美元(同比增长66.3%),
其中泽布替尼实现收入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30%),得益于慢淋CLL治疗领域的进展,美国市场贡献最快、最大的增量(实现收入4.79亿美元,
同比增长114%、环比增长36%);欧洲的销售额为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9%,放量更为迅猛;替雷利珠单抗在国内继续保持强势,实现收入1.58亿美元(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9%)。
目前泽布替尼占百济神州的总营收2/3以上,随着FL适应症的获批,百济神州将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而替雷利珠单抗不同适应症也陆续在欧洲分批上市,
这些都是开拓市场的重要节点。
值得关注的是泽布替尼在美国的定价是国内十倍为15000美元每瓶(120粒),欧洲市场定价也高达7000-8000欧元。且其相关适应症在欧美的发病情况显著高于亚太,
因此泽布替尼是天生更适合欧美市场的爆款国产新药,海外昂贵的药价也赋予它业绩持续拉涨,盈亏将能平衡的“高预期”。
百济神州从研发到出海商业化完全自主,
尽管这是新药上岸最难走的一条路,但也将会是获益最高的一条路。
中国创新药需要更多的“百济神州”。
-
再鼎医药:license in 大户进入盈亏平衡关键期,验证源头创新在国内大有可为
2024上半年,再鼎医药营收同比增长45%至1.001亿美元,合计亏损额达1.337亿美元,同比收窄21%。再鼎医药的所有管线中,PARP抑制剂则乐是大单品,2023年营收已经超过1.688亿美元,但由于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先后上市,其营收已放缓,再鼎必须找到增长新曲线,好在再鼎有一款First in class药物,
即
针对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的FcRn拮抗剂卫伟迦:
该药于2023年6月底在国内获批上市,2023年9月正式上市销售,到今年二季度已实现2320万美元的销售成绩,达到则乐销售额的一半,展现出超强的营收潜力,
随着卫伟迦后续销售数据的释放,再鼎医药的亏损数据将显著降低。
上半年,再鼎医药共在国内获批上市3条管线,分别是鼎优乐、奥凯乐以及卫伟迦适应症的拓展。这些产品都是“License-in”管线, 未来12个月内还将提交另外4条管线的上市申请。今年上市或即将上市的管线将成为能否扭亏的关键,2025年更是再鼎医药扭亏为盈的关键一年。
再鼎医药2022年财报披露license in信息
再鼎医药是license in大户,引进的管线大多都是全球首款药物,或是创新型的疗法。业内媒体评价如果该模式能够跑通,那么就等于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创新信号:只要公司的管线有临床价值,即使只有中国市场的权益也是可以商业化放量的。这也将让中国创新药看到“源头创新”的价值,而不是困于“me too”式仿创的内卷竞争中。
-
和黄医药:凑齐三大巨头帮卖药,借船出海也有风景独好
和黄医药,通过License-out的方式,其核心产品已经先后授权给了礼来、阿斯利康、武田制药,凑齐三大巨头帮忙卖药是国内唯一。
2024上半年,和黄医药总收入3.057亿美元,净利润2580万美元。这次的盈利与第一次盈利不一样,第一次主要是靠一次性收入的首付款,第二次主要是靠可持续性收入的销售分成。由于和黄医药的控费给力,比如行政开支达到近3年来的最低水平、销售费用方面基本持平,因此投研人士从费用率方面分析,和黄医药有望实现可持续的盈利。
和黄三款主要的上市药物中,已经出海的呋喹替尼撑起了大部分营收,去年11月刚在美国获批,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就达到1.3亿美元,起步速度要比百济的泽布替尼、传奇的CAR-T、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都要快。业内分析,武田去年砍掉大量管线还面临重磅药品专利到期难题,因此卖力推和黄的产品,当然这也得益于呋喹替尼优秀的产品力,在后线结直肠癌治疗领域上,呋喹替尼疗效比较突出,优势要远大于主流药物:拜耳的瑞戈非尼。
此外,和黄把呋喹替尼中国区权益授权给了礼来,今年上半年实际完成了6100万美元的销售额,虽不及武田在美国市场创下的营收的一半,但鉴于中美药价倍差,武田卖一盒,等于礼来卖24盒,销售放量上也算可以。
目前,和黄其他几款药物也都靠着BD销售分成获取收益。且随着创新管线迎来收获期,和黄之后的持续盈利能力被看好:
1)呋喹替尼海外销售有望持续增长,日本23年9月已提交上市申请,有望24年下半年获批。
2)呋喹替尼国内2L胃癌适应症23年4月获NMPA受理,预计24年H2获批,带来新的销售增长动力。
3)赛沃替尼(c-MET抑制剂)全球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二线MET扩增EGFR-TKI耐药的NSCLC适应症海外预计24年底向FDA提交上市申请,国内预计25年底提交上市申请。
4)索乐匹尼布(SYK抑制剂)针对二线ITP国内NDA已于2024年1月获受理,有望今年获批;
海外小样本1期临床入组中,具备出海潜力。
5)索凡替尼针对一线胰腺癌已于2024年5月完成II/III期注册临床首例给药。
6)他泽司他国内FL适应症NDA已于24年7月获受理。
虽然和黄被看成是“借船出海”实现躺赢,但实际的销售分成收益可能不是很高,这大概也是现阶段“搭便车”不得不接受的结果。License-out已经成为新药当下依赖的融资方式。
-
盈亏平衡是创新药上岸的第一步。影响这一步的因素可不少,除了创新能力更考验企业的商业运营能力,如何因地制宜适宜打造药物品牌、如何提高研发投入产出、如何做好渠道运营、如何优秀控费,就算是“借船出海”也得洞悉规则,周全考虑如何合作才能实现短期获益、长期有利的双赢局面。
创新药可以在战略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以哪种方式上岸。比如与主流依靠大单品商业化转型为biopharma的路子不同,和铂选择转型为CXO和biotech的中间型企业,通过批量BD自身的研发管线来实现扭亏为盈,自身造血养活自己。这种上岸方式虽然小众,但只要能开花结果,不下牌桌,对于创新药来说就永远有再次选择的机会。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