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三年的艰难时期,生物技术融资领域正逐步显现复苏的迹象。最近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了名为《Biotech financing: darkest before the dawn》的主题报告。
报告指出,全球生物制药创新活动蓬勃兴起,并购(M&A)市场活跃,且私人生物技术融资轮次的平均规模达到了15年来的新高。
尽管2024年生物技术IPO仍然稀缺,但上半年筹集的资金已超过了2022年和2023年的总和,这一趋势表明,尽管IPO市场仍然低迷,但投资者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兴趣正在回升。
与此同时,企业风险投资正在加大对早期创新的支持力度,预计全年生物制药风险投资总额将达到280亿美元。
如果风险投资筹资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继续当下的速度,那么2024年的新生物技术专项基金将达到200亿美元,这一数字虽低于2021年的峰值,但仍是过去十年中的一大步。
大型制药公司在这一趋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拥有大约1万亿美元的资金可供支出,也正积极寻求与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投资者偏好后期项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大型制药公司对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病学等大型竞争市场资产的追逐,这些市场足以填补老药留下的收入缺口,制药买家希望看到明确的临床差异化证据。
生物技术融资轮次减少但规模增大是当前的另一个显著趋势。
2024年至今的平均私人融资轮次(不包括种子轮)接近9000万美元,至少有50家公司今年已经筹集了价值1亿美元的轮次资金。这一趋势表明,尽管融资轮次减少,但每一轮融资的规模正在增大,这有助于减轻生物技术公司在筹集后续资金时的压力。
2024年至今,四分之一的A轮融资超过1亿美元,平均A轮融资为8000万美元,是五年前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这减轻了筹集B轮或C轮额外资金的压力。
癌症领域仍然吸引了绝大部分的资金,神经科学、内分泌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受投资者欢迎。
ADC等热门领域能够不受投资者“仅限临床资产”偏好的限制,
临床前阶段依然可以拿到高额融资。而新型同位素和偶联化学的发展正在推动放射性配体疗法(RLTs)领域的融资活动。
细胞和基因治疗(CGT)公司
的风险投资总额、融资数量和平均轮次规模均出现了大幅下降。这反映了该领域在临床、制造和商业方面所面临的重重障碍。
用于颠覆研发领域。利用AI和机器学习进行医疗研究和药物发现的公司有望在2024年筹集比以往任何一年(除了2021年)都多的风险投资。
欧洲市场,生物制药公司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欧洲生物制药公司在2024年有望筹集到比过去十五年(除2021年外)任何一年都多的风险投资资金。
这一趋势表明,欧洲生物制药公司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支持。欧洲公司由于更依赖并购和适应资源有限的环境,可能展现出更强的韧性,随着行业的回暖,融资轮次的规模在扩大,且选择性也在增强,这对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欧洲公司尤为有利。
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至少有101家位于欧洲的创新药公司获得融资,披露融资总额超21亿美元。英国、瑞士、德国占融资主导:英国38家,瑞士15家、德国12家。多家偶联药物研发公司获大额融资,癌症疾病领域为关注重点。
相比之下,2024年初至今,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风险投资仍然低迷。
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仍然困扰着大多数人。中国生技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大,虽然从模仿者向创新者转变,医药资产的质量不断提升,但因为本地资本的缺乏,其价值相较于美国同行远远被低估,这对寻求价值投资的西方投资者而言颇具吸引力。
值得提出的是,在经历了2023年的低迷之后,生物技术领域正逐步复苏,然而,复苏的程度因不同的立场而异:那些拥有临床试验阶段资产、被大型制药公司列入收购目标清单,或拥有强大管理团队的公司被视为“富人”,他们更容易获得资金和资源,相反,早期阶段的公司,在证明概念之前就资金枯竭,被视为“穷人”,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
过去美国凭借自由定价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药企,完成对欧洲制药业的反超,成为了创新药发展的源头。近年来欧洲新药研发势头还逐步被中日追赶,比如去年中国上市新药数量就超过欧洲,但无论如何欧洲仍是全球医药中心,其首款研发能力无可匹敌,欧洲市场是CXO出海除美国外最重要的目的地,尤其是在地缘因素紧张的当下,欧洲市场可以提供至关重要的“战略缓冲”和“桥梁嫁接”作用。
(相关报道:欧美、新加坡承接跨国药企自建产能,医药CXO出现拐点?)
CXO的大客户——跨国药企元化布局供应链以对冲风险,
它们将加码欧洲、重仓德法作为“共同选项”,
自去年以来,制药行业已宣布将在德国进行大规模投资,投资总额接近70亿欧元。
医药研发、投资和生产的周期超过十年。一旦企业建立了这样的生产基地,就不会轻易将其撤销,这对德国制药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多位专家认为,仅建设新的生产设施是不够的,对于未来而言,研究才是关键。
德国还有必要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毕竟,2021年,美国在制药领域的研发支出接近700亿欧元,而欧洲仅为425亿欧元。
2023 年,德国国家政府通过了一项官方制药战略《战略文件 4.0:改善德国制药行业的框架条件 - 研究和生产地点的行动概念》,
加强对企业的支持,简化审批程序,改善德国的研发条件。
在德国,
制药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包括内部投资以及向第三方委托的研究任务等外部投资)
也几乎是其在固定资产方面(厂房、设备等)投资的四倍。
此外,合同制造商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制药服务提供商维特Vetter公司正在进一步
扩大其位于拉芬斯堡的总部产能,并计划斥资数亿欧元在萨尔路易建设一个新工厂,该工厂将建在福特汽车废弃的旧工厂厂址上。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制药行业专家Kirchhoff表示:
新的投资计划可能会成为欧洲医药在国际上重振旗鼓的起点
——数十亿欧元的投资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将建设全新的生产工厂,并大力投资研发基地。德国投资趋势的自我加强可能为整个欧洲的制药行业带来积极的发展。
而除了德国外,法国也在加强制药招商引资。阿斯利康将出资 3.65 亿欧元(约合 28 亿人民币)改善敦刻尔
克生产基地的设施。辉瑞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投资 5 亿欧元(约合 39亿人民币),在法国加强临床研究合作并增加临床试验,特别是在镰状细胞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方面。
根据法国政府的一份文件,其他已透露计划增加在法国业务的生物制药公司还包括艾伯维(AbbVie)、葛兰素史克(GSK)、诺华(Novartis)、凯西(Chiesi)和科赴(Kenvue)。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