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似药市场要起飞,CXO和药企出海的下一个机会点?
近期,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一项法案,以减少大型制药公司专利厚度并增加市场竞争。该法案由参议员John Cornyn(德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和Richard Blumenthal(康涅狄克州民主党议员)发起,限制了制药公司在侵权诉讼中可以主张的专利数量,但不包括产品跳转策略,用稍后到期的专利所涵盖的新治疗方法替换旧产品的行业惯例。
据了解,除了Coryn和Blumenthal的法案外,参议员Peter Welch(佛蒙特州民主党)、Mike Braun(印第安纳州共和党)和Amy Klobuchar(明尼苏达州民主党)于2024年1月提出了类似的立法,旨在“简化药品专利诉讼”并促进竞争以降低药品价格。这项两党法案将允许制药公司在诉讼中每个丛林只主张一项专利。
这些法案可能有助于促进处方药的仿制药和生物仿制药竞争,并降低其成本。
-
催生上述这些立法的背景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集中在美国药品价格高昂以及市场竞争受限。
长年以来,美国药价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创新药物研发成本巨大,监管审批繁杂,且市场缺乏足够的竞争——近年来,美国的生物制药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2023年的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然而,其中的竞争却相对不足。生物药品占据了整体药品市场的一半以上,但只有不到20种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由于生物药品专利的复杂性,竞争进入门槛高,进一步抑制了市场竞争。
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s)作为原研生物药的仿制版本,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价格较低。
数据显示,生物类似药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比原研药低15%-30%,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生物类似药的推广有望提高药物可及性,促进市场竞争,进而有助于整体药价的下降。据IMS在2016年统计的数据显示,
美国仿制药处方量占总处方量比重已经接近90%,而仿制药销售额仅占整个药品市场约20%。
政府与执政党有降低药价的现实诉求。创新药的高昂价格下,鼓励推广生物类似药是可见的选择。
市场预测,到2025年,美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
-
生物类似药想要登陆美国,则要取得ANDA(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新药申请)。ANDA是FDA用于批准类似药的申请文件,要求证明类似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量形式、效力、质量、性能特征及用途。通过ANDA批准的仿制药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上市。
对于各个有意在生物类似药领域铺设管线的CDMO来说,专利悬崖之后市场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而ANDA则是加入战局的入场券。
纵观全球,以老牌CDMO为例 Catalent Pharma Solutions拥有在册的ANDA批文有三个,包括处方的丙戊酸(Valproic Acid)胶囊以及非处方的盐酸西替利嗪抗过敏药盐酸西替利嗪(Cetirizine Hydrochloride)以及萘普生钠(Naproxen Sodium);
Samsung Biologics作为新兴崛起的CDMO最近接单不断,
近年也取得了不少ANDA批准,在册可查有8个,除停产两个头孢呋辛钠外,处方药包括有头孢唑林钠以及盐酸头孢吡肟等。尤其在生物类似药领域。其生物类似药物如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Biosimilar)已经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Samsung Biologics近年也取得了不少ANDA批准,在册可查有8个
图源:
FDA
不单止CDMO们,传统大药企也在发力生物类似药领域,希望在专利悬崖后替代友商产品,或对自研药品进行补位。礼来在册可查的ANDA批文达到惊人的260个;而默沙东在册可查的ANDA批文则有31个。
至于国内类似药出海,获得的最早ANDA批文是由华海药业的苯那普利片于2009年取得的,自此实现“零突破”。
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仿制药企注意到了美国仿制药市场的机会。2009-2011年每年国内药企每年拿到ANDA批文的量级在个位数,2012-2015年数量在10多个,2016年之后快速攀升,到2018年,中国当年获得ANDA批文已经到达了70个左右,而随后2019年以来国内每年获得新的ANDA批文在80个左右。
截至2023年底,国内获得ANDA批文数量最多的企业分别是复星医药、健友股份、恒瑞医药、齐鲁制药、普利制药和豪森药业等。
作为本土企业国际化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复星医药海外收入遍布全球。2017年复星医药耗资近11亿美元成功并购印度制药企业Gland Pharma,彼时该印度药厂与其合作伙伴在美国拥有ANDA数量超过260份。借此并购交易,复星往往能够通过旗下Gland Pharma拿到正式批文。
而从恒瑞医药、普利制药这两家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來看,2023年恒瑞医药海外收入为6.17亿,2022年普利制药的海外收入为2.95亿。其中,华海药业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合计79个产品获得ANDA文号(不包括暂时性批准)。报告期内,获得ANDA文号4个(包含暂时性批准文号),完成新产品申报2个。出海也给公司带来了不错的业绩。2022年年报显示,华海药业国外业务收入约40亿元,已经占据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
而龙头CXO药明WuXi AppTec在美国市场获得了20多项ANDA批文,主要集中于固体口服制剂和无菌注射剂。
其仿制药物包括厄贝沙坦片(Irbesartan Tablets),用于高血压治疗。
-
近年来,生物类似药赛道成为了国内厂商热门的出海领域。美国大型制药公司专利厚度减少后,国产类似药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是一个机会点。
2023年12月15日,CDE官网公示,拜耳递交了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仅仅三天过后的 18 日, NMPA 官网便显示齐鲁制药的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国内药企生物类似药的跟进速度不可谓不快,今年同样消息频频:
2024年4月26日,复宏汉霖宣布其药品汉曲优(曲妥珠单抗)、获美国批准上市,用于辅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以及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此前已于2020年7月及8月先后获得欧盟委员会与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
稍后,百奥泰的施瑞立(托珠单抗)也获得了美国FDA的上市批准,美国获批适应症为中到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
2024年,齐鲁制药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QL1701)获得NMPA批准上市,
适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治疗;齐鲁旗下雷珠单抗約同時也获得了欧洲EMA和英国的上市批准;
2024年7月初,恒瑞医药的全球首仿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在美获批上市,
布比卡因脂质体相关剂型全球销售额约为5.38亿美元,“首仿+中型品种”让恒瑞医药今年海外收入更加添色。国内医药龙头恒瑞医药近段时间股价的剧烈波动,背后正是这一海外利好消息影响。
首先是首仿药物保护期后的“内卷”:
对于首仿药物,美国设有180天的“独占期”,期间首仿药物定价最高可至原研药的70%乃至相若。但180天后,这样的窗口期就不再,开始疯狂内卷。
以肿瘤药物曲妥珠单抗为例,
2019年首个生物类似药上市,其定价仅比原研药低15%;而等到2022年第五款生物类似药上市时,其定价较2019年的原研药低58%;
自免药物阿达木单抗,至少有两款近两年新上市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定价较原研药物低85-90%,但2024年2月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市场份额也仅从2%提升至了4%。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仿制药厂商的涌入,美国的仿制药价格正在逐年下降。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美国的仿制药平均价格只有原研药品的15%,部分产品甚至跌到原研药价格的10%以下。这样激烈的竞争下能否实现盈利,则要视乎各个厂商的策略。
随后是产品跳转。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产品跳转(Product hopping),原研药专利悬崖前推出一种新药,新药相比原药只在剂型或剂量等方面做很小的修改,虽无治疗优势,但新药又可获得20年的专利保护期,以阻止类似药的上市的禁令,则不包括在此次通过的立法中。即是说,未来大药企会不会更加通过产品跳转到方式保持美国市场垄断利润仍然有待观察。
撰稿人 | 盖德视界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