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国采本身,国采非中选各省的调价政策,也是企业比较关注的,因为落榜的和没赶上时机的,也想为医疗事业贡献点力量。河北,作为1.8倍机制的诞生地,把1.8倍政策运用的很是通透啊,现在要从普通过评产品蔓延到国采非中选产品上了。
2020年11月04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挂网工作的通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选择河北省作为供应地区的中选药品以中选价格挂网;其他同通用名同剂型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以不高于全国最低挂网(交易)价直接挂网。
也就是在此之前,国采非中选产品在河北可以按全国最低价直接挂网交易,没有严格执行上海红线价,也不受同层次1.8倍的价格约束,可谓是相对宽松。有的产品,甚至国采前策略放弃河北,国采后以非中选身份反而可以挂上网,偷吃一波政策的红利。
或许是河北意识到这一点,也或许是上周会议精神的深刻领会,河北紧接着就开始抄刀自省,这一次是个大活,预计涉及的产品四位数,着实让企业再次绷紧了琴弦。
此次调整后的政策:国采在我省在执行的采购周期(不包括国采到期续签)内中选但未选择我省的药品,需重新报价,申报价不高于本企业现行中选价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国采未中选同通用名原研/参比、过评和普通仿制药需重新报价(包括国家集采到期后续签的采购周期),其中:同通用名过评药品需按1.8倍规则竞价,差比后最低价、最高价在1.8倍之内的可挂网;竞价时超1.8倍药品或竞价后新过评药品,以不高于同组最低价申请的,可以挂网。原研药的竞价规则与过评药品一致;过评药品需不高于原研药品中的最低价。同通用名普通仿制药挂网价需低于我省中选药品、原研、过评药品中的最低价。
首先,咱来说说1.5倍的事。目前国家对于1-7批的非主非备1.5倍只是鼓励,毕竟当初国采文件还没这个条款,说改就改会影响企业的判断和落地执行。今年4月份,广西出个通知但是最终并没完全落地,因为前七批很多产品非中选区域和中选区域的价差超过1.5倍,牵涉甚多,如果笔者没记错,河北算是除了广西以外的第一个模范省了。所以,涉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就得掐指算账了,也不禁要问一句,河北是搞特殊还是只是带头示范呢。
其次,说说1.8倍的事。此次竞价完就不会再竞价的意思了,后来者以后只能同组最低价申请挂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确实对后来者不友好。不得不提的就是,河北的质量层次,原研和参比一个层次,暂且称之为头等舱吧,头等舱里有多少产品有多个原研、参比的呢,即使有,价格也是相当,1.8倍价差足够用了。价格治理之后的产品,受限于各种政策叠加,1.8倍价差大部分产品应该基本够用了,还有少数不够用的,大概是越挂越低的那种吧。河北这个通知里也有与时俱进的地方,比如注射剂已经开始按最小制剂报价,其他剂型仍按最小包装。
国采非中选产品,虽然现在支付标准全面调整仍未到来,但是想挂相对高的价格越来越难了。超过一半以上省份的中位价政策,大概不到10省的严格的非中选价格政策以及上海红线价政策,还有部分省的价差政策。甚至有的后过评的产品,为了能有一点销售,把挂网价格主动降到中选价格甚至略低的水平,也是事出无奈,谁让当初自己进了一个如此拥挤的赛道呢。
现在政策太多,并非衔接的天衣无缝,有的相互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比如未完成工艺验证的过评仿制药价格不得超过原研价格60%这条规定,在最近的注射剂规范挂网政策里又发生了变化,不提工艺变更是否完成的事,直接打六折,不知道是默认了,还是后面都要一刀切了,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大概从去年四季度价格治理全面启动之后,各省都开始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规则,及时出补丁通知都算好的,有的直接审核阶段给你加杠杠,甚至让你找不到其他依据,甚至有的先这么干,然后再补一个通知或者指南、规范2.0版,比如中位价政策,一会执行一会又用国家监测价取代了,一会紧一会松,你一句话的事,但是企业就难为情了,着实让人没有安全感可言啊。五天一大改,两天一小改,有没有考虑企业的感受,年初说好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咋就变了味了呢。所以现在,谁再给我咨询政策,我都要特意补充一句,这只是目前的政策,潜台词是明天我都不会负责,我也负责不了。之前还可以稍稍放眼一下未来,现在实在有点难啊。
如果河北是个以往政策的延续和延展就还好,如果河北只是全国对于国采非中选价格调整的一个开始,那么其他省的动作应该也不会远了。下半年一般都是异常忙碌的,忙国谈,忙第十批国采,忙DRG/DIP更新换代,忙省级带量采,忙国采接续、接续再接续,忙新产品边挂网边迎接政策调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首发定价,新一轮基药目录调整,各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落地政策,差比价规则的调整,三同的到来,DRG/DIP的全面实施,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些了。
企业必须重视起来负责挂网准入的小伙伴,因为很多政策的更替都和这一环节息息相关。企业要把好政策关,就必须从挂网准入入手,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相关人员的也是需要很多老大的参与度的,考验企业的综合能力,避免因为相关人员的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政策体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毕竟咱们现在主打就是一个快、狠、准,时间就是金钱。
撰稿人 | 药事纵横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邵丽竹
何发
2024-09-23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