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7月2日晚发布的公告,按上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于7月3日停牌一天,且于7月4日开市起复牌并撤销其它风险警示。
基于此,公司股票将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股票简称由“ST康美”变更为“康美药业”,证券代码仍为“600518”。
7月3日康美药业官网首页也挂上了醒目的大红喜报,宣告公司成功“摘帽”。
图为:康美药业官网首页喜报
而7月4日复牌的康美药业也确实迎来“开门红”,开盘前的集合竞价阶段就已经涨停板,开盘后直接显示一字涨停。
截至当天上午9点55分,康美药业股份成交量约为70万手,成交额约1.5亿元,股价涨幅9.84%,报2.12元/股,总市值约294亿元。
这也意味着,经历一番大换血大改造后,康美药业终于得以将当年300亿财务造假案对公司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清零,走向新的开始。
历经五年,曾经的“中药第一股”,以几近脱胎重生的方式,回到了台前。
01
实际上,早在6月26日康美药业就已公告披露,向上交所提交“摘帽”申请的消息,随后资本市场的直接回应就是,接连两天公司股价应声涨停。其中6月28日康美药业股票成交量达到287.11万手,成交额5.54亿元,涨幅4.86%。
截至停牌前的7月2日,康美药业股价为1.93元/股,总市值约268亿元。而7月4日摘帽后首度开盘,康美药业喜提一字涨停板,股价涨幅9.84%,报2.12元/股,总市值约294亿元。
图为:康美药业7月4日股份成交情况
随着摘掉“ST”帽子的消息进一步在行业及二级市场传开,康美药业也再度成为话题中心。
媒体报道纷纷用“起死回生”、“复活”等形容这家中药企业的回归,资本市场上的讨论则更为激烈。
部分观点认为,当年震惊整个行业及资本市场的最大财务造假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康美药业应该被退市,以警示更多的上市公司,如今却反而撤销了风险警示,起到的将是错误示范。
但也有分析指出,财务造假案的相关参与人员已得到应有的实质惩罚,判的判,赔的赔,如今的康美药业,无论是大股东还是管理层都已完全不同,业务经营也逐渐回到正轨。
若退市,就是让全体股东和数以万计的投资者为曾经的管理层承担后果,更不公平,如今的处理结果才是监管保护投资者的正面案例。“让造假者倾家荡产,而不是让投资者倾家荡产。”
在此之前的2023年4月,康美药业也曾提出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但因有尚未最终判决的历史诉讼及盈利能力尚待进一步恢复与提升,未足两个月康美药业又撤回了申请。
对于此次公司能顺利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简称去除“ST”,康美药业则在公告中给出了三个理由:
基于此,康美药业认为公司已经满足了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基本要求。
从经营数据来看,近三年康美药业的营收呈缓慢恢复的态势,其中2023年康美药业营收为48.74亿元,同比增长16.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103.81%,实现扭亏为盈。
扣非净利润一直为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持续收窄,截至2023年底为-7.53亿元,同比收窄50.08%。
图为:康美药业近五年营收及利润数据
2024年一季度,康美药业营收约为12.01亿元,同比涨幅5.0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为0.07亿元,同比增长114.82%,扣非净利润约为-0.58亿元,同比收窄了34.22%。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康美药业的核心业务中药板块的收入贡献稳步提高,2020年至2023 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贡献率分别为29.39%、37.88%、45.60%、47.84%及47.84%。
在公告中,康美药业表示,其持续盈利能力大幅恢复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强。
02
从1997年成立到2001年就顺利实现A股上市,再到2018年市值最高逾1300亿元,康美药业也曾是行业里的标杆,诸多同行艳羡的千亿白马股。
彼时康美药业营收规模接近300亿,业绩增长预期良好,致力于围绕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链,砸下重金扩展智慧药房、医院供应链、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但随着聚光灯背面的财务报告造假事件浮出水面,一切便戛然而止。
2018年康美药业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被确认,2016年至2018年期间,当时的康美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马兴田等通过虚开和篡改增值税发票、伪造银行单据,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7亿元,虚增收入275亿元,虚增利润39亿元,其中仅2017年年报,就虚增了299.44亿元的货币资金。
系列的数据,创下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大额度的财务造假记录,康美药业也由此开始了长达仅五年的至暗时刻。
股价接连数个一字跌停,面临退市风险,公司被顶格处罚,实际控制人及众多高管被行政及刑事处罚,陷入投资者诉讼漩涡······
图为:2018-2019年康美药业股价变化
2021年4月,康美药业因资不抵债被申请破产重整,同年底具有国资背景的广药集团注资65亿元参与其司法重整,最终才化解了该公司的财务危机,获得起死回生的机会。
换了大股东的康美药业开始系列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聚焦中药饮片主营业务,调整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整合广药集团的资源,换董事会及监事会,加强内部管控等等,多管齐下的初步成效显著。
2019年5月康美药业被加“*”、加“ST”后,广药集团进驻不足一年,2022年5月就摘“*”,从“*ST康美”变为“ST康美”。如今再从“ST康美”变回“康美药业”,也仅两年时间。
新康界了解到,2023年下半年康美药业提出“12355”战略蓝图,即以中药饮片为核心的智能中医药大健康品牌企业为战略定位,围绕“打造中药饮片全链条特色产业”和“提供医疗康养大健康特色服务”两大战略主线。全面启动中药、医疗康养、中药城、健康品和医药商业五大业务板块,创新业态及业务增长模式,优化调整区域产业集群布局,全力推动公司重点业务板块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脱胎换骨后的康美药业,也同样以“受害者”的身份要求原实控人及高管等赔付因财务造假案造成的巨额相关损失。
2024年3月12日,康美药业公告披露,受财务造假案影响,康美药业因证券虚假陈述需承担约5.2万名投资者损失总额24.59亿元,此前相关判决中已明确了原实际控制人、时任董监高等应承担的责任比例。
但为维护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康美药业已于2022年初提起诉讼,请求判原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人员赔付公司已承担的投资者赔付款、利息诉讼费、律师费等合计26.08亿元,并于2024年3月收到了《受理案件通知书》,近期该案件将等待法院排期开庭审理。
撰稿人 | 黄冬艳 新康界
责任编辑 | 邵丽竹
审核人 | 何发
邵丽竹
何发
2024-09-23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