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片由板蓝根、茵陈、甘草[1]三味中药材加水提取、浓缩稠膏,加辅料制粒、干燥,加润滑剂总混、压片而成[2-3],有着清热解毒、除湿利胆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和肝胆湿热的症状。本次研究以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板蓝根、茵陈、甘草的提取时间、溶媒用量、提取次数等工艺进行优选,为板蓝根片的制剂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1 实验材料
1.1设备
设备:万能粗碎机、索氏提取器、HH-S型数显水浴锅、电加热套、旋转蒸发仪、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上海和杰科技有限公司)、TD-100型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
1.2 原辅料
中药材:板蓝根、茵陈、甘草;药用辅料:羧甲淀粉钠、蔗糖、玉米淀粉、硬脂酸镁。本次实验所用到的原辅料经检验均符合质量标准。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因素水平确定
称取中药材板蓝根300 g、茵陈150 g、甘草50 g(可制成1 000片板蓝根片),挑选后经粒径为0.5 cm的万能粗碎机粗碎,置索氏提取器进行提取。提取液分别通过真空减压浓缩。选择提取时间(A)、纯化水用量(B)、提取次数(C)3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为考量指标。因素设计见表1。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采用L9(3)4正交表对试验进行分析,以板蓝根片提取的浸膏收率为考察指标。试验安排及结果见表2,浸膏收率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从正交试验结果和方差分析得知:各因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为C,因素主次顺序为C>A>B。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3,即提取时间为150 min、纯化水用量时间为18(倍)、提取3次,浸膏收率高。
2.3 结果分析
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150 min、纯化水用量为18(倍)、提取3次,浸膏收率量高。结合小试实际情况,同时结合降低工时、节约能源综合考虑后,调整最佳提取工艺为:第一次饮用水用量为8倍量,提取时间为60 min;第二次饮用水用量为6倍量,提取时间为30 min;第三次饮用水用量为4倍量, 提取时间为30 min,进行中试验证实验。
2.4 中试验证实验
2.4.1 提取中试工艺验证
按以上拟定的提取工艺:第一次饮用水用量为8倍量,提取时间为60 min;第二次饮用水用量为6倍量,提取时间为30 min;第三次饮用水用量为4倍量,提取时间为30 min,进行3次中试验证实验。每次实验用到的板蓝根片数量为10 000片(即所需原辅料:中药材板蓝根3 000 g、茵陈1500 g、甘草500 g),挑选后经粒径为0.5 cm的万能粗碎机粗碎,置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进行提取、减压浓缩。
2.4.2 合格标准
浸膏密度:(热测)1.2±0.02。
浸膏收率:浸膏收率不低于30%。
浸膏粉鉴别:板蓝根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茵陈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2.4.3 检测结果对比
3次中试实验中,每次取样对浸膏密度、浸膏收率进行检查,对浸膏粉的板蓝根鉴别、茵陈鉴别进行检查,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
通过浸膏测定检测结果对比得出:板蓝根片提取的浸膏密度、浸膏收率和板蓝根鉴别、茵陈鉴别均符合质量标准。这表明优选的板蓝根片的提取时间、纯化水用量、提取次数等提取工艺参数重现性好,中试工艺稳定。
2.5 制粒、压片工艺研究
中试提取浸膏粉、羧甲淀粉钠、玉米淀粉、蔗糖粉,置槽型混合机干混5 min,加入70%乙醇,混合5 min制软材过14目制粒,将湿颗粒置烘箱低温(≤50℃)干燥,干燥3~6 h后进行烘干,此时的物料厚度约为1.0~3.0 cm,干燥过程每1 h翻盘1次,加入硬脂酸镁5 g,总混30 min,压制成1 000片,并控制片重。
2.5.1 合格标准
颗粒水分:1.5%~3.5%。
片重差异:0.35 g±5%
崩解时限:应在45 min内全部崩解
2.5.2 制粒、压片检查结果
制粒、压片检查结果见表5。
通过制粒、压片检查结果对比得出:由中试提取工艺生产出的浸膏粉,在用于后续的制剂生产过程(板蓝根片的制粒、压片工艺生产过程)中稳定性良好,产品的颗粒水分、片重差异和崩解时限等各项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检查数据重现性好。
3 结果与讨论
本次工艺研究优选的板蓝根片提取工艺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关键工艺参数提取时间、溶媒用量、提取次数和浸膏的收率数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关键质量属性浸膏粉的板蓝根鉴别、茵陈鉴别检验数据以及产品的颗粒水分、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等各项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中试工艺稳定,为板蓝根片的制剂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14、250、8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791、630、823、76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10.
2024-09-23
2024-09-27
2024-12-03
2024-10-04
2024-10-14
2024-10-15
2024-12-03
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之一,其传统生产模式存在产尘量大、生产暴露环节众多以及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生产 OEB4-5 级标准的口服固体制剂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车间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针对高毒性或高活性等固体制剂生产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作者:卞强、陈宁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