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胃部的神经可以扮演生物钟的角色,从而在一天的特定时间限制食物的摄取量,这项研究同时也揭示了当我们吃饱或者需要继续摄入食物的时候,肠道信号发送到大脑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研究者Stephen Kentish调查了胃部神经如何对弹性产生反应,当胃部摄入食物时胃部就会发生弹性抽缩。研究者表示,胃部的神经主要负责让大脑知道我们摄取食物的量以及何时该停止进食。
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中的神经至少在某一天的特殊时间段是处于敏感状态的,这就意味着在神经处于高活性的时候我们可以摄取很多食物直至感觉到吃饱了。然而日夜循环的改变和睡觉相关,这就使得胃部的神经变得对弹性非常敏感,当吃饱的信号传输到大脑中时机体就会迅速限制食物的摄取。
这种改变会以一种生物钟的模式每24小时重复发生,而神经就恰恰扮演了生物钟的角色来协调食物摄入和能量需求的关系。研究者Kentish说道,我们认为这种神经反应的改变在人类胃部也是存在的,而且是肠道神经在白天腹满的情况下处于较低敏感状态,而在夜间则处于高度敏感状态。
最后研究者表示,他们希望后期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揭示影响生物钟的因子是否也会影响个体的饮食行为,以及胃部的神经如何对这些行为的改变及时做出反应。
2025-04-10
2025-04-15
2025-04-24
2025-05-16
2025-05-11
2025-04-06
2025-04-29
本文以某制药产线的灌装机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充氮装置的充氮性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氮幕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随后,针对优化方案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顶空残氧量降低至0.252%。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产线进行性能测试,测得的顶空残氧量为0.68%,这一结果满足了小于1%的要求,表明其充氮保护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王志刚、刘依宽、刘佳鑫
2001-2009Vogel Industry Media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067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77号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